2024年12月21日17時20分20秒,我們將迎來一年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要到啦!
南昌貢方堂國醫館中醫科專家陳順濤介紹,冬至是陽氣初生、陰氣極盛的轉折點。冬至養生,關鍵在于溫陽補腎、驅寒保暖、調理氣血,以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
冬至養生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行過冬至后,凍閉萬物零。”冬至一到,萬物蕭索,全國各地都將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九寒天”。
古籍中早有記載:“夏養三伏以固陽,冬補三九以滋陰,冬夏并重,方能陰陽調和。”冬至時節,正是一年中進補的最佳時機。
從冬至到小寒、大寒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在此期間應注意養生冬藏。“護好陽氣,藏好腎精”,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減少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冬季好發病的發生,也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飲食養生
冬至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補腎防寒為主。
宜選擇溫熱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桂圓、紅棗、核桃、黑芝麻、栗子等,以助人體陽氣升發,抵御寒冷。
同時,可適當搭配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百合、銀耳、蘿卜、白菜、菠菜等,以防陽氣過盛而傷陰。
此外,飲食宜清淡,避免過食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冬季被譽為進補的黃金時節,素有“冬天進補,來年打虎”之說。通俗來說,就是冬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開春就能抵御許多疾病。其中,服用膏方是中醫養生重要方法。
南昌貢方堂中醫科專家陳順濤主任表示,進補之道在于因體質而異,精準施策,一人一方。
氣虛者宜選用人參及其制品,再輔以黃芪、白術、山藥等補元氣之選。
血虛體質者,常出現面色黃白、頭暈心慌之癥,此時當歸、阿膠、桂圓肉、熟地黃、何首烏、枸杞子等補血藥材便成為進補佳品。
對于陰虛體質,生地黃、玉竹、西洋參、枸杞子、麥冬、北沙參等藥材均可直接煮茶飲用,養陰效果顯著。此外,何首烏及大家日常喜愛的桑葚亦是滋陰良品。
南昌貢方堂中醫門診第三屆中醫膏方文化節火熱進行中!快來量身定制最適合您的膏方~
起居養生
冬至時節應順應自然界陽氣潛藏的規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成年人每晚睡眠時間宜在7 - 9 小時,老年人可適當延長至8 - 10 小時。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晚起能養人體陰氣,使人體陰陽平衡,精力充沛。
冬季氣溫低,應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頭部、頸部、背部、腹部、腳部等部位。外出時應佩戴帽子、圍巾、手套,穿著保暖的衣物和鞋子;室內可使用暖氣、空調等設備保持適宜的溫度,但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干燥。此外,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睡眠質量,同時也能起到驅寒保暖的作用。
艾灸養生
艾灸是中醫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之一,冬至時節進行艾灸,可以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補腎助陽,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冬至是補陽的最佳時機,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養生方法,可以鞏固這種初生的陽氣,使其逐漸壯大,為身體所用,在冬至時節尤為適宜。
冬至節氣灸
艾灸穴位:大椎、命門、神闕、關元、足三里
操作方法∶溫和灸法,點燃艾條,距穴位2-3厘米處進行懸灸,使局部感覺溫熱,每周艾灸 2 - 3 次,每次艾灸 15 - 20 分鐘。艾灸時應注意避免燙傷皮膚,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冬至艾灸,也意味著“三九灸”的正式開始!
在三九天,尤其是女性,在冬至節氣艾灸,不僅能舒通經絡、治月經不調、痛經,還能排毒養顏,改善體寒體質;而男性在這天艾灸,能堅固體內陽氣,補益腎精;對于平時反復感冒,平素虛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在冬至艾灸也均有良好的調理效果。
從冬至開始,立即著手“三九灸”,以順應外界陽氣生長的態勢,幫助人體培補腎陽,驅除寒邪——祛寒氣、養陽氣、固衛氣。“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身真氣無礙,病邪自然無孔可入。
貢方堂2024年“三九灸”活動火熱預約中!
數九寒天冬至始,陰伏陽升淑氣回。
冬至之后,陽氣漸生,正是艾灸養生好時機。
這時進行「一九灸」,能夠利用艾灸的溫熱效應刺激體表穴位和經絡系統,溫和地為人體補充陽氣,改善臟腑的功能狀態,實現整體的調節與平衡。
數九寒天里,和家人一起享受暖暖的艾灸,為身體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