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戰爭接近尾聲,國民黨的失敗已經沒辦法避免,在看到局勢已經沒辦法挽回,老蔣更是跑向了臺灣,希望能以臺灣為跳板,完成自己的宏圖大業,在這時候,在海南島的白崇禧提出了一條建議,就是打進越南,剿滅胡志明。
這時候,國軍雖然已經十分孱弱,但是這種孱弱是在面對我軍的時候,國軍孱弱是沒錯,但是他們在面對東南亞哪些國家的時候,還是有足夠能力,擊敗當地的軍隊。
之所以能擊敗當地軍隊,根本原因就是這時候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剛剛獨立不久,部隊戰斗力不強,壓根沒辦法擊敗歷經解放戰爭的國軍。
除了那些剛成立國家外,老牌殖民國家軍隊在歷經二戰后,戰斗力已經大不如前,所以一旦幾十萬國軍進入東南亞,完全可以獲得極為不錯的戰績。
白崇禧明顯看出了這點,所以他覺得國軍雖然在過呢戰場打不過解放軍,退守西南的建議又不太靠譜,覺得還是南下干東南亞的幾個國家,尤其和我黨極為親密的越南胡志明是個不錯選擇。
那么老蔣是如何回復白崇禧建議,為什么最后否決了這個建議?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桂系三巨頭,在三人帶領下,新桂系擊敗了老桂系陸榮延和沈鴻英,從而順利統一廣西。
廣西統一后,李宗仁和白崇禧主要負責軍事,黃紹竑負責民政,三人相互配合讓廣西走上了一個全新高度,之后的歲月中,李宗仁和白崇禧負責桂軍和老蔣的中央軍展開了幾番搏斗,雙方各有勝負,后在抗戰一事,雙方放下成見達成共識,共同抗擊日寇。
在這期間,白崇禧表現出極高的軍事素養,引起了老蔣的欣賞,讓他主持制定抗戰計劃,白崇禧提出了對日軍作戰的六條指導原則,老蔣對此很是滿意,但他桂系軍閥出身,經常跟老蔣對著干,這讓老蔣不敢對他過太過重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解放戰爭末期淮海戰役,那時候老蔣雖然將指揮大權交給白崇禧,可實際上掌控軍權還是老蔣。
老蔣的舉動,讓白崇禧很不爽,直接撂挑子不敢了,失去了白崇禧支持后,國軍全面潰退,最后的反擊機會也沒了,在沒辦法的情況下,老蔣退守臺灣,在國軍這種情況后,白崇禧也開始考慮自己的后路,由于對國民黨有比較深的感情,所以他不愿意起義,所以他離開了老巢廣西區了海南島,在這期間,白崇禧給老蔣提了個建議:打進越南,剿滅胡志明。
白崇禧會提出這個建議關鍵就是國軍孱弱,雖然打不過我軍,但是對付東南亞的哪些國家完全有能力,這些國家之所以打不過國軍,就是這些國家的軍隊要不剛經歷二戰,部隊整體戰斗力不足,或者就是剛獨立不久,整體上戰斗力孱弱,國軍則不一樣,歷經內戰的磨煉,完全可以干得過這些國家軍隊。
東南亞諸國當中,越南距離廣西較勁,越南的胡志明和我黨關系不錯,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進攻胡志明的建議外,同時還提出讓孫元良、羅廣文、王陵基幾個將領帶領部隊留在越南打游擊,作為策應,從而確保計劃能成功。老蔣在得知白崇禧的想法后,第一時間給予肯定,于是他將相關計劃告訴顧祝同。
只不過該計劃沒有順利執行,之所以沒有執行,主要是國軍組織能力不可以,貪圖享樂習慣了,這時候讓他們打游擊吃苦,壓根不可能,次要原因就是老蔣想要拉攏西方列強,繼續支持自己,所以他不可能得罪法國越南,所以就算對白崇禧不滿,他也沒有表面上呵斥白崇禧,而是將計劃交給顧祝同,表示對該項計劃重視。然后,一轉眼去了臺灣,隨后就踢掉了沒有利用價值的白崇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