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軍死傷比達1:6,三三制仍是看家本領?給我軍提了個醒。
近日,有消息稱,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的皮羅戈夫街醫院,出現了大批朝鮮特種部隊的傷員。這些傷員大多是輕微受傷,經過短暫的住院治療后即可出院。
俄羅斯方面對這些朝鮮士兵關懷備至,不僅為他們安排了專屬的醫院區域,還特意準備了符合他們口味的朝鮮風味伙食,這種細心的照顧顯示出俄方對這批朝鮮士兵的重視。
據烏克蘭軍情局的情報,在克普列霍沃村發生的戰斗中,俄朝聯軍傷亡人數超過了200人,其中以朝鮮士兵為主力。
然而,烏克蘭軍隊在現場只發現了30具疑似朝鮮士兵的遺體,另有3名士兵失蹤。從數據來看,這次沖突中的死傷比例約為1:6,死亡人數較低,而負傷者則相對較多且多為輕傷。
有趣的是,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發現了一大批FPV無人機,但朝鮮士兵的死亡率依然不高。除非無人機的攻擊直接命中,否則只是造成一些輕傷。
這是因為烏克蘭軍方的FPV無人機主要是用來打擊裝甲車輛的,配備的是美制和蘇制的反裝甲火箭彈彈頭。
而朝鮮特種部隊則以徒步方式參與戰斗,編組為小型的三人小隊,分散在戰線上進行滲透作戰。這種策略使得無人機的反裝甲彈頭難以有效殺傷散布于地面的人員,只要稍有偏離,便很難對士兵構成致命威脅。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朝鮮特種兵的看家本領“三三制”步兵戰術原則是否有效?
根據烏克蘭方面的觀察,朝鮮特種部隊采用的是步兵集群作戰模式,他們經過嚴格的體能訓練,頭戴“非常奇怪但有趣”的帽子,持輕型武器作戰,而且并不依賴無人機的支援。
這種戰術讓人不禁聯想到1950年至1953年朝鮮戰爭期間著名的“人潮”戰略,以及讓美軍聞風喪膽的“三三制”步兵戰術。
盡管隨著時代的發展,戰術有了許多新的變化,但“三三制”依然是朝鮮特種部隊的核心戰術思想之一。
所以,朝軍的傷亡并不能說明”三三制“戰術對現代戰爭就沒有意義了。
“三三制”強調戰術的靈活性,兼顧分散與集中,以提升士兵的戰場生存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具體來說,這一戰術將部隊分為進攻、掩護、支援三個部分,使得各個小組能夠在戰場上靈活機動,形成有效配合。
盡管在俄烏廣袤的平原地形中,“三三制”并沒有充分展現其優勢,尤其是在缺乏裝甲力量伴隨的情況下,僅作為輕步兵使用的朝鮮特種兵在戰斗中顯得有所局限。
然而,在復雜的巷戰環境中,這種戰術反而能夠獲得更大空間。對于現代戰爭而言,一方面需要對傳統戰術進行優化升級,另一方面則要引入先進裝備,如狙擊步槍、榴彈發射器、迫擊炮以及無人機等,為“三三制”賦予新的生命力。
無人機的出現已徹底改變了地面戰爭的格局。過去的戰場更多是二維的,而如今則演變為三維作戰。
這給我軍提了個醒,在現代戰爭中,除了如何運用無人機,還必須研究如何有效防御敵方無人機的威脅。
特別是在俄烏戰爭中,各類無人機的應用已成為一大亮點,包括穿梭機、FPV無人機和巡飛彈等。因此,反無人機技術已然成為現代軍事的一項重大課題。
從俄烏戰爭的經驗來看,盡管機械化部隊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未能出現預期中的大規模裝甲對抗,反而演變成步兵為主的陣地戰。
因此,步兵的戰術作用再次受到重視,尤其在無人機興起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對于我軍而言,這意味著需要快速適應這些新變化。在已有先進裝備列裝部隊的基礎上,結合實戰反饋對戰術進行總結與升級,由此提升步兵及集群作戰的整體效能。
同時,我們還需意識到,無人機不僅是戰場上的利刃,也是潛在的威脅。因此,如何反制敵方無人機,特別是那些小型靈活的類型,直接關系到戰斗勝負。
有效的無人機反制措施,能否遏制對手的空中窺探與攻擊能力,將直接影響到步兵的作戰安全及整個戰役的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