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同濟·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在上海臨港新片區揭牌落地,首批15個教授工作室入駐,由同濟大學發起、滬上10所高校組成的上海市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同時成立。
卓越工程師計劃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
卓越計劃是促進中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導。
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共61所,第二批共133所高校,第三批共433個本科專業、126個研究生層次學科領域加入卓越計劃。
同濟·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
同濟·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由同濟大學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投控集團三方合作共建,將依托同濟大學優勢學科、學科交叉、新興學科和臨港新片區優勢資源,聚焦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等重點產業的發展需求,以“項目制”為牽引,與一流企業工學交替開展有組織和特色的工程碩博士人才聯合培養,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共同打造“?!a—城”協同共生的新生態。
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電機學院10所高校共同成立上海市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將推動高校間學科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產教聯合行動,促進上海市域高校與一流企業深入融合,形成更加廣泛的協作網絡,為強國建設培養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師。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在會議致辭時表示,同濟大學有著百年工程教育的積淀和傳承,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卓越工程師和創新人才。近年來,學校全面加強與頭部企業和地方的協同合作,持續推動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同濟·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的成立,是學校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舉措。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指導下,學校同時發起成立上海市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希望發揮上海市工程碩博士人才培養的整體優勢,共同譜寫上海地方工程教育新篇章。
總結
作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一部分,同濟·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將利用同濟大學的優勢學科資源與臨港新片區的獨特區位優勢,聚焦于上海三大先導產業等重點領域的研發需求,采用“項目制”教學模式,與一流企業合作開展工程碩士和博士人才的聯合培養。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
同時,由同濟大學發起、滬上10所高校共同組成的上海市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旨在通過資源共享、協同創新,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聯系,構建更加緊密的合作網絡,以期為中國建設成為工程教育強國貢獻力量。方守恩書記提到,同濟大學將繼續發揚其百年工程教育的傳統,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
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實,預計未來幾年內,中國將在工程教育領域取得顯著進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