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聽全文”↑↑↑
點擊視頻右下角小方塊
全屏觀看視頻效果更佳
今天給大家聊聊近日網絡上很火的話題,就是“購房公攤”的問題。
買過商品房的網友大多有這樣的經歷,110平方米的房子,實際到手測量才60平方米,其余都是公攤,購房者不僅為攤付費,而且交物業費時,業主花錢建了公共設施,還得再掏錢交物業費。這個萬人痛罵的政策現在有了重大改變。
不過現在有重大改變啦!今年多地出臺新舉措:提出商品房按套內建筑面積計價銷售,取消公攤。
1.河北省張家口市:取消商品房銷售價格限價機制,鼓勵實行現房銷售,并逐步推進取消公攤。
2.廣東省肇慶市:從2024年5月1日起,商品房將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取消公攤面積。
3.湖南省衡陽市:宣布從2025年起,商品房銷售將實行套內建筑面積計價。
4.廣州、長沙、深圳等地:通過放寬陽臺尺寸限制、鼓勵露臺等半開放式設計、支持空中綠化面積不計入容積率等方式,推動開發商提升項目得房率。浙江杭州也出臺規定,杭州新成交宅地均可以享受面積認定新規,比如封閉式陽臺只算一半面積,開放式風雨連廊不計容等,著重提高得房率。同時,部分二三線城市,還有“零公攤”“得房率超100%”項目正高調入市。
早在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網發布了《住宅項目規范(征求意見稿)》,指出“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從近年各地購房政策看,取消公攤漸成共識。取消公攤或許會是2025年的一項重要工作,有助于提高購房品質、買房信心,增強購房積極性。
長期以來,購房者在面對公攤面積時,往往處于一種懵懂且無奈的境地。在購房過程中,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猶如一團迷霧,晦澀難懂,使得購房者難以確切知曉自己所支付的房款究竟對應著怎樣的實際使用空間。大量資金被用于公攤部分的購置,極大地增加了購房成本。
而取消公攤后,購房者能夠依據套內建筑面積進行交易,真正實現“所見即所得”。避免了因公攤面積不透明而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讓購房者的每一分錢都能實實在在地轉化為居住體驗的提升。
新政策的實施,促使開發商將競爭焦點更多地聚焦于提升房屋套內空間的品質與設計合理性上,提高房屋的實際使用效率與舒適度。因此,取消商品房公攤面積政策總體上是符合房地產市場發展趨勢與廣大購房者利益需求的積極舉措。
你對此項政策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面評論區留言交流。
微信搜索關注“企業員工特別關注”社保服務平臺,快速查詢社保卡密碼,查詢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等個人賬戶余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