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的性格容易受別人影響,不怎么堅定,也比較在意別人的看法,這算不算沒有主見呢?我想事情呢經常是猶豫不決,但我個人是比較細心,做事也比較認真,那這樣的性格請教師父該如何揚長避短呢?
答:哎呀,問得好,問得好!其實我從小也是這種性格,如果你說師父那這種性格好不好啊?好!你說天啦,師父你自己也承認說從小有這種性格,然后你又大言不慚地說好,還說得那么大聲。不是,我是跟你說真實的。人的性格哪一種最好呢?就是可塑性高。因為我們與生俱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是不是啊?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顯得好像特別聰明,特別有主見,假如你真的是大智慧,那就好了,如果不是的話,你肯定死定的了。
在《世說新語》里邊有說到那個鐘會,鐘會從小就非常的聰明,爸爸鐘繇在朝廷做大官,連曹丕都聽說鐘繇的兩個兒子很聰明,所以就召見這兩個小孩,鐘會的哥哥見了曹丕在大殿上嚇得流汗,但鐘會卻是神情自若。曹丕也幽默,他就問鐘會的哥哥,說你見了朕為什么流那么多汗,鐘會的哥哥好像回答說因為害怕所以流汗;曹丕再問鐘會你為什么見了朕沒有流汗,鐘會說我是嚇得汗都不敢流。完了,鐘會就是自以為聰明,他從小就顯示特別聰明,但是他又很自以為是,他最后也就是因為膽太大,自以為是,結果全家抄斬。
所以,我也觀察過很多小孩,我也看過相書,就說從小就非常天真膽子很大,這些小孩長大了如果他能夠得到高人指點,懂得韜光養晦那就好了,從陰陽學說來說,太過陽了應該要稍微變陰一點才是陰陽平衡,否則你聰明外露最后就肯定很麻煩的。
所以一個人如果你發現自己優柔寡斷又很注重別人的看法眼光,其實讓我來說你只要按照我下邊說的去做,保證你以后各方面非常好。你優柔寡斷的時候其實就是拿不定主意,以后你遇到事情你就如是思維——我要,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壞處,我不要,有什么好處有什么壞處,你給想出來然后認真比較,最后以客觀實際情況來做決定,而不是閉著眼睛猶豫要還是不要,不是的。你學會這一點,以后你決定事情就決定得很清楚,很堅定,其實連堅定這個詞都是多余的,因為明擺著就是這個樣子嘛,是不是啊?好像我們吃飯你用不用端起飯碗就想哎呀我今天吃飯到底是塞到鼻孔里邊去還是放到嘴巴,是不是啊?天下的人吃飯要想這個問題的有沒有?絕對沒有!因為知道嘴巴吃飯鼻孔呼吸的,不用想,本來就是分明的,早就清楚了。所以以后做事你能夠將事情的前后左右思考完,對比,最后抉擇,那很輕松啊,連下定決心都不用。
你說師父啊,你會不會是書呆子啊,天下的事哪有那么容易決定的,往往很多時候就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又有好的一面,是不是啊?哈哈哈,魚和熊掌容易分別啊,那個熊掌很值錢,如果普通的魚不值錢,那放棄魚而得熊掌這太簡單了。但是很多事情是有點模糊的,那你還是要仔細地去分析,總是能夠有所比較的,是不是啊?
那好了,還有一個,你很注意別人對你的感覺,哎呀,我們平時還要拿個鏡子來照照,那這樣別人不就成為你的一面鏡子了嗎?你如果覺得人家心里或者某方面對你有看法,你一定要反思,其實別人對你的看法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別人對你果然是有這種看法,一種是你心理作用。那完蛋了,這也很累,我們也沒辦法問別人對我有什么看法,甚至你真的對我有看法你還可能會表揚一下“沒事沒事,很好”,這個是很難分的,那怎么辦呢?還是要安下心來反思自己——我是不是有這種缺點或者我這個事情是不是做錯了,從不同側面來反思,如果覺得是好的,沒錯,你再看別人好像還是有那種眼光,你內心也以一個平衡的方法,就是盡力而為、問心無愧。好像是《道德經》吧,說天地尚且沒辦法使每個人都滿意,更何況我們一個小小的凡夫呢?反正我認為從不同的側面認真研究,覺得我這樣做已經是盡心盡力,以我個人的努力已經達到盡力而為的程度了,那你什么眼光我也隨緣吧。你用我這兩個方法,你以后不但自信心能夠提高,而且做事成功率也很高。
明勵根據蔡衍顓先生2018年11月2日講課錄音整理,未經蔡衍顓先生本人校對,請以當日錄音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