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桿言桿攝 —
瑯琊八景之普照夕陽
在山東臨沂,每至冬至時節,蘭山區洗硯池街 20 號的王羲之故居內便人頭攢動,市民們紛紛慕名而來,只為一睹臨沂普照寺那聞名遐邇的“普照夕陽”景觀。這座古老的寺院,宛如一位穿越千年歷史風塵的智者,靜靜佇立在此處,散發著厚重而迷人的氣息。
追溯其源,臨沂普照寺始建于公元307 至 313 年,在漫長歲月的洗禮下,已然走過了一千七百余個春秋。回首西晉永嘉年間,華夏大地北方戰火紛飛,局勢動蕩,黎民百姓深陷于戰亂的苦難泥沼之中。彼時,王羲之所屬的瑯琊王氏家族為求自保,不得不舉家南遷。在離鄉之際,他們懷著對故宅的眷戀與守護之心,毅然決定將其舍出,改建為佛寺,自此,這座建筑便開啟了它在佛門的悠悠傳承之路,承載起了別樣的歷史使命。
時光悠悠流轉至唐開元七年,正值大唐盛世,國泰民安,佛光也似乎格外垂青這片土地。唐玄宗龍顏大悅,親賜匾額“開元寺”,那一刻,寺名閃耀,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個名號,更是那個輝煌時代給予的尊崇與榮耀,讓寺院聲名遠揚。歲月不停歇地前行,當來到宋徽宗崇寧年間,它又順應時勢,更名“天寧萬壽禪寺”,在歷史的沉淀中,古韻愈發醇厚。而后,宋建炎四年,風云變幻莫測,金國扶持劉豫建立偽齊政權,亂世之中,天寧寺也未能幸免,再度易名為“普照寺”,雖名號幾經更迭,但其作為一方精神凈土的堅守從未改變,始終為世人提供著心靈的慰藉之所。
金天會十五年,妙濟禪師覺海身負法緣,千里迢迢前來主持寺務。彼時,幸得金國奉國上將軍、行沂州防御使事高召和式的鼎力支持,一場規模宏大、意義非凡的佛寺重修工程在眾人的期盼中盛大開啟。匠人們懷著對古寺的敬畏之心,精心翻修每一寸殿宇,使得古寺仿若重生,再度煥發出勃勃生機;新建的藏經樓拔地而起,庋藏著多達五千四十八卷的佛經,踏入其中,墨香四溢,禪意氤氳,仿若踏入了知識與信仰的神圣殿堂;更值得一提的是,彼時所制的集柳碑,碑上那蒼勁有力的字跡仿若穿越時空而來的使者,一筆一劃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無聲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然而,歷史的長河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抗日戰爭前夕,寺院暫時充當起了省立第五中學的第三、四院,一時間,朗朗書聲取代了悠悠梵音,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旋律。但好景不長,隨后日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臨沂,炮火紛飛中,古建筑遭受重創,大量古文物被肆意洗劫,曾經輝煌的寺院變得滿目瘡痍,慘不忍睹,令每一位目睹者痛心疾首。好不容易熬過戰爭歲月,建國之后,僅存的大鐵鐘——這一歷史的見證者,卻又在“文化大革命”的動蕩浪潮中不幸被毀,寺院文化傳承的脈絡幾近斷絕,陷入了漫長的沉寂。
直至 2003 年,曙光終于再次降臨。在書圣王羲之誕辰 1700 周年這一極具紀念意義的時刻,臨沂市委、市政府秉持著對歷史文化高度的敬畏與珍視之情,毅然斥資,精心修復王氏故宅普照寺。
在匠人們的巧手之下,這顆塵封許久的明珠,終于再度綻放出耀眼的光芒,重新回歸大眾視野,續寫它的傳奇故事。
談及臨沂的文化瑰寶,瑯琊八景必然是繞不開的話題,而其中的“普照夕陽”景觀更是獨具魅力,仿若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明代詩人舒祥曾以生花妙筆,揮毫寫下:
“碧玉樓頭日未沉,幾家殘照半城陰。
斜分寶剎千層影,光燦瑤龕百丈金。
歸雁攜云投北浦,啼猿迎月上東林。
柴門欲掩詩僧定,坐向閑庭抱膝吟。”
短短幾句詩,便勾勒出一幅絕美而靈動的“普照夕陽”圖,讓后人得以透過文字,領略那如夢如幻的光影景致。
《沂州志》亦有記載:“在州治西南王右軍故宅,無庸渡江,逐王從之,余宅為焚,宮殿即曬書臺,殿西山墻,每當日夕回光返照,紅映可觀,雖地之聳高,實靈氣所鐘云。”
遙想當年,因“永嘉之變”,王氏南遷,故宅變身佛寺,從唐代的開元寺,到北宋的“天寧萬壽禪寺”,再到南宋的“普照禪寺”,一脈相承,古韻悠悠流淌,見證著歲月的變遷。金皇統四年(公元 1114 年),普照寺擴建之際所刻的《沂州普照禪寺興造記》(即《集柳碑》),更是為這“普照夕陽”的景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字印記,如同一位忠實的史官,詳實記錄著它的輝煌過往,成為后人探尋其歷史的最佳見證。
若以現代光學原理深入探究,“普照夕陽”這一奇觀的誕生,實則巧妙地運用了光學的折射與反射原理。每年冬至,當日下午 4:00 左右,夕陽宛如一位嬌羞的舞者,緩緩西下,暮靄恰似輕柔的紗幔,輕輕籠罩著古城,天地間漸漸被灰暗所吞噬。就在這看似平淡無奇的時刻,神奇的一幕驚艷上演:幾縷金色的陽光,仿若來自天際的祥瑞之光,透過艾山山石的縫隙,精準無誤地投射到普照寺西邊的墻壁上,繼而透過墻壁上精心設計的天窗,直直地射向佛堂當中的佛像。
剎那間,佛像周身金光璀璨,仿若被佛光環繞守護;大殿之內,香煙裊裊升騰,光線在折射、反射的奇妙作用下,向四面八方發散開來,整個佛堂都被夕陽的余暉點亮,紅光耀目,熠熠生輝,形成了世間難得一見的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的奇觀。每一位有幸目睹這一盛景的觀者,都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若置身于一個如夢如幻的光影世界,不禁感嘆歲月與自然聯手賦予的神奇魅力,折服于這古老景觀的無窮韻味。
【完】
圖片|翟小鋒攝影多媒體工作室
譚延菱 周桂炎 薛妍 劉瑞雪 文案|翟小鋒攝影多媒體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