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暨書畫創作基地揭牌成立儀式在福州鼓樓區梅亭路有為青年館內的大儒傳統藝術空間舉行。此次成立不僅標志著海峽兩岸在傳統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更彰顯了中華傳統藝術在新時代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
圖為領導與嘉賓共同揭牌。
福建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原專職副主任、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陳銳,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二級巡視員、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潘國洪,民建福建省委書畫院院長、省楹聯學會會長蕭閩森,民建福建省委直屬智媒體支部副主委、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超,民建中央畫院海峽創作中心副主任、民建福建省委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謝李林,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執行秘書長唐振宇,民建福建省委直屬智媒體支部宣傳委員、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秘書長林仁富,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書畫院副院長鄒福艷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文化學者、藝術家、書畫愛好者等領導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圖為揭牌儀式。
在熱烈的掌聲中,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共同為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和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書畫創作基地揭牌。隨著紅綢緩緩落下,兩塊刻有“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和“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書畫創作基地”字樣的金色牌匾赫然映入眼簾,標志著這兩個二級機構的正式成立。
圖為座談會現場。
揭牌儀式后,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還聘請了蕭閩森、胡進為名譽主任,謝李林為主任,鄒福艷為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林田原、李書烜、朱麗娟、邱涵、胡素琴、吳旻為副主任,傅可佳、黃莉云為副秘書長。
圖為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陳銳發言。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陳銳強調,自己做為一名書畫愛好者,對傳統藝術很是推崇。希望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能更好借助“海峽民生”這一文化交流傳播平臺,打造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交流創新發展的新高地。
圖為福建省發改委原二級巡視員潘國洪發言。
潘國洪在發言中指出,傳統藝術專業委員會這一以傳統藝術創作、交流、推廣為主旨的藝術平臺,能將更多傳統藝術愛好者整合到一起,發揮出更大合力,這也將是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探索民生專委會平臺化服務的有效模式。
蕭閩森在發言中強調了國學對自己人生的積極影響,自己如今也能憑借專長,為福州古厝修復保護積極建言獻策;通過文化三下鄉等,讓傳統文化藝術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他認為,傳統文化如楹聯等,可以通過對內涵的當代解讀,讓傳統國學文化照進現實;讓國學進家庭,通過通俗化,日常性的普及,有助于重構當代家庭教育,從而起到潛移默化的國學教化目的。
圖為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超發言。
座談會上,郭超向與會人員介紹了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初衷以及發展定位。而傳統藝術專委會的成立,正是順應了社會現實需求。他希望專委會的成立,能更好吸引琴棋書畫、非遺工藝等傳統藝術界精英加入,發揮平臺傳播優勢,各盡所能,讓專委會更好地成為傳統藝術匯聚的一個新平臺,為傳播傳統藝術,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做出積極貢獻。
圖為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委會秘書長鄒福艷
福建省海峽民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傳統藝術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鄒福艷表示,新成立的傳統藝術專委會,將吸納熱愛擅長傳統琴棋書畫、國學研究、非遺工藝等傳統藝術上的同道者,致力于發揮各自專長,融合傳統藝術的不同內涵,更好實現傳播普及交流教化功能,讓傳統藝術文化在海峽民生這一平臺上,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國學光華。(林仁富 郭曉愉)
圖為與會的領導嘉賓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