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中,秦母過六十大壽時,江湖上的親朋好友紛紛來祝壽,前前后后一共來了45位過命交情的好友歡聚一堂,情投意合,在賈柳樓之中結拜為異姓兄弟。45位前來為秦母祝壽的朋友,再加上秦瓊本人,一共46人在賈柳樓大結拜,后來他們大部分去了瓦崗寨,因此又被稱之為“瓦崗四十六友”。許多人本能認為瓦崗四十六友都是漢族人,實則并非如此,在這四十六人之中,至少“混”進三個胡人,他們都是誰?
奚族(鮮卑族)兩人:屈突通、屈突蓋
屈突通,奚族人,屬東胡鮮卑族的一支,反正是胡人,乃是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他“性剛毅,好武略,善騎射”,最初在隋朝為官,官至左驍衛大將軍,在李淵大軍來襲時,堅守潼關。然而當時隋朝大勢已去,他兵敗被俘,“識時務”,于是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的親信,從此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如平定王世充。屈突通參與玄武門事變,跟隨李世民殺了皇太子李建成,從此官運亨通。他官至洛州都督,左光祿大夫。于公元628年病逝于任上,享年72歲。
屈突蓋,是屈突通的兄弟,自然也是奚族(鮮卑族)人,他在歷史上不如兄長屈突通出名,只知道曾任長安令,以方正嚴肅聞名于世。
以上是屈突通和屈突蓋兄弟兩人在正史上的經歷,而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他們兩人也是鮮卑族人,一同在北平王羅藝手下當旗牌官。他們兄弟二人后跟隨少保羅成前往山東歷城,為秦母祝壽,在賈柳樓和眾人結拜。其中屈突通排第十三,屈突蓋排第十四。
突厥族一人:史大奈
史大奈,突厥族人,本姓阿史那氏,涼州武威人。如果從姓氏“史”看不出史大奈是胡人,但是從他原本的姓氏“阿史那氏”便能知道他是胡人。
史大奈原本是西突厥汗國的特勤(突厥的一種官名),在公元611年年的時候歸附大隋,成為隋朝的官員,曾跟隨隋煬帝征討高句麗。隋朝滅亡后,史大奈歸順大唐,屢立戰功,因此被李淵賜姓史氏,從此他有了漢人的姓氏。公元638年,史大奈去世,陪葬昭陵。
隋唐演義等文學著作中,史大奈是一個馬販子,因為失手打死人,本應該被判死罪,但是北平王羅藝愛惜史大奈是一個人才,于是讓他擺了擂臺,如果一百天內無人是其對手,他便不用償命。在第九十九天的時候,秦瓊出現,為金甲、童環兩人出氣,擊敗史大奈,但他被張公瑾給認出來,于是皆大歡喜。史大奈也沒有償命,被封為旗牌官。在賈柳樓大結拜時,史大奈排第三十九。
那么為何瓦崗四十六友之中會“混進”三個胡人呢?
當時北方胡漢大雜居。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陳四朝全部都是漢人建立的,而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都是鮮卑族建立的,到了隋唐時期,皇室也有少數民族血統。漢族文化同化能力非常強大,北方游牧民族占據中原后,感受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紛紛漢化,改漢姓漢名,說漢語,時間長了自己感覺自己也是漢人了。同樣,漢人的生活習俗也夾雜了胡人的習俗。
久而久之,漢人和胡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在胡漢大雜居的大環境下,四十六友之中“混”進三個胡人,也就不稀奇了。秦瓊、徐茂公等人自然也不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不是漢人的結拜兄弟屈突通、屈突蓋、史大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