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能夠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好習慣對于個人的成長和未來的成功,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6年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都說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是有欺騙性的。初、高中成績不掉隊才是真學霸。
一、二年級知識簡單,大部分孩子只要認真聽講,考試得100分很容易。這也導致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的好習慣培養。三、四年級后,學習難度加強,沒有好習慣的孩子的成績就很容易出現斷崖式下滑。
班主任老師總結,那些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成績一直保持優異的孩子,大多一直有這三個好習慣。
一、善于運動
運動可以使人產生多巴胺、可以釋放壓力,還可以讓頭腦更靈活。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時間都很緊湊了,哪還有時間運動啊!其實,多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更快接受新知識,讓大腦轉得更快。
很多學習好的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體育運動。
平時多運動,對孩子好處多多。
二、善于思考
學習內容只會隨著年級升高,內容加深。
那些不愛思考的孩子,會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被平時愛動腦思考的孩子拉開成績。
老師發現,愛思考的孩子在日常學習中,更喜歡挑戰有難度的學習。所以,他們在學習中是那種讓家長很省心的孩子。
三、善于閱讀
閱讀不僅可以增長知識,還能開拓孩子的視野。學習優異的孩子,他們善于閱讀,喜歡在閱讀中思考。
所以,他們不是簡單的閱讀,獲得閱讀內容。
而是在閱讀中,隨著作者的角度思考細節,挖掘故事背后要表達的內容,分析各個人物的性格,思考他們行為背后的深意。
這樣的能力,讓善于閱讀的孩子在學習中游刃有余。
小學五年級以后,課本上已經有四大名著的節選,還有很多著名作家如朱自清、羅貫中、高爾基、馬克·吐溫的作品節選。大量閱讀幫助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和老師交流討論、更好地理解課文。
寒假要到了,小學必讀名篇可以提前讀起來。比如《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昆蟲記》《小鹿斑比》等10本獲獎作品。
一本一故事、一本一世界。
作者用手中的筆描繪出生動的世界。展現了不同地域的生活和習俗、文化和傳說。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每一本故事呈現不同的風格,讓孩子大開腦洞。獨特的語言描寫,運用不同的寫作方法,帶孩子進入不同的故事王國,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者筆下生動的角色、性格迥異的人物、生動又波折的故事情節,用語言的力量傳遞著情感的變化,傳遞著積極樂觀的精神,傳遞著勤勞刻苦的品質。
好的故事,讓人看了還想看。好的故事,用人物性格的對比,處理問題的方法,面對困難的抉擇,讓孩子內心深處有了自己的批判,對好惡的判斷。很多家長用這套文學作品給孩子做文學啟蒙,和孩子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