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圖來源于網絡
曾以為“死亡”是很遙遠的事情,但近幾年,不時會接到文化圈“熟人”去世的消息,每次都會給心靈大大的震撼!盡管知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但我們都希望有“超越生死的方法”,特別是對于這些才60剛過的音樂人、畫家,他們的藝術生命正當壯年,卻被疾病奪去了生命,因而會格外讓人痛惜!
01
12月22日,圣誕節的前夕,看到前樂評人江小魚朋友圈發的“再見劉元”,甚感驚訝,小魚曾是崔健的經紀人,他們有30年的友誼。時光荏苒,回想20年前崔健發起“反假唱運動”,我還采訪過他們,在小魚婚禮上,也有一面之緣,昔日年輕的面孔已經步入了“中年發福”的滄桑歲月,劉元竟去了另一個世界。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天堂的存在,不然將會是無盡的黑暗。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也在告別一位“音樂紀錄片導演老門”,他是我先生的朋友,同樣的年齡,曾把崔健樂隊搬到央視舞臺,拍攝過眾多“搖滾人物紀實大片”,50出頭卻染上重疾,醫生告誡他必須禁酒,但他卻無法割舍“縱情的樂趣”,直到生命盡頭他無法出門還一個人在家“小酌”,他要的是李白式的“酣暢人生”,卻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讓人唏噓。
02
相比其他“放浪形骸”的音樂人,劉元還算低調,這幾年他很少參加商業演出,他也比較接地氣把商業與音樂結合起來,很早就經營爵士酒吧,但長期呆在酒吧里,一定少不了飲酒。
劉元說是被確診得了十分兇狠的胰腺癌,這是比較難治療的癌癥。
9年前,我同辦公室《華夏時報》的同事也是因胰腺癌去世。在去醫院,確診出“胰腺癌”竟一周時間,年會前我還與她住一個房間,她是一位非常愛笑、愛唱、愛美的優雅女士,幾天后就“陰陽相隔”,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無常”,也開始走上尋找“生命的真相”。
據說昨晚崔健還在唱著《出走》為劉元祈禱,幾個小時后,劉元就因病情加重撒手人寰,想必此時崔健的心情與我當年完全一樣。
有自媒體感慨說:說實話,喜歡搖滾的都知道,老崔、劉元、艾迪三老頭,一直都是樂隊現場演出的鐵三角,現在劉元驟然長逝,老崔在這個世界上,又少了一位明白他、理解他、懂他的好朋友……
劉元的家人已發出訃告,劉元的后事將遵照他的遺愿,一切從簡。
03
劉元是離的較遠的一位“名人”,這個月還有一位去世的畫家鹿林則是身邊的一位“朋友”,他也是60歲出頭,去世前已經完全失去了生命的鮮活,變得“瘦骨嶙峋”。
鹿林(中)
20年前還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好漢”,在圓明園、宋莊的“藝術江湖”中“叱咤風云”,隨著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下行,當代藝術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藝術家的生活也受到很大影響,有的在突破轉型,有的則在“酒精中麻醉自己”。
歲月就像一把無情的“殺豬刀”,它帶去了“青蔥歲月”、也帶去少年人的銳氣,留下中年人“慵懶發福的身材”,很多人就此停下了腳步,開始被生活的慣性和身體本能左右。
人生青壯年時代如此短暫,步入中老年的生命就是疾病和衰朽嗎?著名作家瓊瑤驚覺“在病床上無法做主的生命如此可怕”,她對上帝發出了控告,她說上帝把生命造的并不完美,因為有疾病和死亡,老了都要在病床上全身插滿管子生不如死,于是她選擇了下手為強“主動結束生命”。
從他們診斷出“疾病”并沒有經歷插管、失去生命尊嚴很快離開,說明瓊瑤描述的“慘狀”并不準確,她在前面說的是事實“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但如何選擇后半生人生和怎樣死亡確實不一樣,她也錯了。
有人發現疾病很快去世,有的活了100多歲像作家楊絳、葉嘉瑩等,他們都是“安然離開”,我也看到有JDT姊妹微笑著離開。甚至經書上說以諾沒有嘗死味就去了“樂園”。
但為何有的人后半生活得如此頹廢、痛苦,不僅遭受肉體的病痛折磨,還要遭遇精神的恐懼、情難平的情感折磨。
最后讓“死亡做王”,每個人都匍匐在它的權勢之下。就像保羅的呼喊:死啊,你的權勢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鉤在哪里?
那么我們作為卑微的個體,有沒有勝過這生命的自然規律呢?
古往今來不同的宗教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但相對我認為猶太人的方法更可信,他們認為人無法選擇生但可以“重生”,通過信來除去罪最后到達“永生”,于是人就有了第二次生命,讓人生下半場有了新的盼望,人就不會被虛無轄制、活在恐懼戰栗中,為年輕時“恣意妄為”的任性付出代價。
這就是真正的“生命自由”,也祝愿他們的靈魂都找到了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