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成年人離不開手機。
而如今,手機卻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陰影。
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游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
海口市一名大一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游戲,被媽媽批評后,從14樓縱身跳下,落地身亡。
遼寧省一名初三女生因為玩游戲,一個月刷掉6萬,因為愧疚和恐懼而輕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
手機里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逐漸忘記了現實世界,一點點靠近萬劫不復的深淵。
玩手機,正在成為青少年兒童悲劇的源頭。
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手機?
國內首份兒童網絡安全研究報告(2016年)顯示:
3-6歲的孩子中,手機接觸率已高達91%;小學9-10歲的孩子,已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
如今的孩子,越來越容易沉迷手機。
在網上讀到這樣一段話,深有感觸:
三十年前,人們驚呼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們驚呼電腦及因特網會毀掉下一代;
現在,人們開始驚呼手機會毀掉下一代……
似乎人們已經有了共識,每個問題的背后,罪魁禍首不會是父母也不會是自己,總有一個替罪羔羊。
但孩子沉迷手機只是表象,所隱藏的真相,是孩子從未被滿足過的心理需求。
《少年說》中,有一個孩子流著淚控訴父母:
“小時候,我以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我每次看他們,他們都在盯著手機。他們想讓我安靜,不搗亂,就把手機丟給我,讓我在一邊玩。”
父母,才是孩子和沉迷手機之間的一道墻。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癡迷垃圾快樂的根源。
玩手機,毀掉孩子的一生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后的區別讓人難以想象!
國外曾經發起一項調研,選取了100個孩子,其中50名完全接觸不到手機,另外50名已經對手機癡迷。
10年后,50名癡迷手機的孩子中只有2名考入大學,而其他50名全部考入大學,還有16位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玩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也許不用等到10年后,孩子的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一款名叫“藍鯨”的游戲從國外傳入,一時風靡國內大中小學。
游戲專門吸引那些有抑郁、自殘傾向的孩子,教唆他們在身體上刻字、畫字符,完成一系列任務,終極任務就是自殺!
江蘇常熟一個未滿18歲的男生被教唆跳河自殺,幸好常熟網警察覺不對,及時出警解救。
男生說,是游戲里的網友教他這么做的,如果他不照做,家人就會被威脅。
手機只是一種通訊工具,但一旦沉迷,這種工具有可能毀了孩子的人生乃至生命。
玩手機,摧殘孩子的健康
你知道長時間玩手機對孩子意味著什么嗎?
意味著頸椎變形。
江蘇一名9歲男童,經常感到脖子酸脹,手指發麻,父母帶他去做CT檢查。
不檢不知道,一檢嚇一跳,孩子的頸椎已經變成一條直線!(正常人頸椎本帶有前曲的弧度)
原來,孩子長期低頭玩手機,導致頸椎嚴重變形。
要知道,成年人低頭玩手機,脊椎就額外增加了27公斤的壓力,相當于一個六七歲的孩子坐在脖子上,而孩子受到的傷害只會更大。
意味著近視度數越來越深。
浙江省眼科醫院發現,孩子連續玩20分鐘平板電腦,視力平均下降41.7度,連續玩20分鐘手機,視力平均下降43.8度。
意味著性格變得孤僻。
有小孩因為父親不讓他玩游戲,轉身走進廚房,拿起菜刀就往手腕上割。
有孩子因為過度沉迷手機,不愿意與同齡人交往,逐漸患上重度抑郁癥。
玩手機的危害不容小覷,哪怕短時間內看不出來,但時間一長就會對孩子造成致命性傷害。
玩手機,影響孩子的三觀
1、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還記得那個賣腎買蘋果手機的17歲年輕人嗎?
他在網上找了中介,做了人體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獲得2.2萬元,買了iPhone 4和iPad。
然而手術后,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只能臥病在床,一米九的個子瘦到只有90多斤。
錯誤的金錢觀,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2、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過:“游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讓人上癮。”
可怕的是,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離不開這些垃圾快樂。
他們甚至不想好好讀書,只想成為一個賺快錢的網紅,直播平臺上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就是最大的危機。
3、影響孩子的世界觀。
近年來,校園暴力備受關注,那些孩子一邊對同齡人拳打腳踢,一邊拿著手機全程記錄。
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惡劣,甚至把視頻傳上網,博取點擊量。
正因為從小受到充斥著色情、暴力信息的網絡環境影響,有些孩子已經拋棄了基本的道德規范,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玩手機,威脅孩子的學習
國外一位兒童行為學家研究發現,沉迷手機的孩子的大腦,比起普通孩子的大腦有明顯的萎縮傾向!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無論在認知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還是在專注力和動手能力上,都明顯差于普通孩子。
1、影響語言表達能力
屏幕每開1個小時,孩子從父母嘴里聽到的詞匯量就減少至少500個,看太多電視手機,孩子的語言表達就會變得遲緩。
0-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關鍵期,若過早使用手機,孩子就不愿意開口鍛煉說話能力。
2、影響思維邏輯發展
手機里基本上是圖像內容,無法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當孩子開始依賴手機上的學習軟件,就會懶得思考,只追求速度,極大影響了他們的思考方式。
3、影響學習興趣養成
有班主任總結,尖子生一般很少使用手機,而普通生很久以前就對手機成癮。
手機游戲對孩子的誘惑是巨大的,一旦孩子放不下手機,他的學習就會被荒廢掉。
玩手機,破壞孩子的交際
“北京理工大學附中學生跳樓”,就是很典型的悲劇。
沉溺手機的他,一旦離開手機,就無法學習,于是找父親要回手機。
父親堅決不給,惱羞成怒的孩子直接從家中11樓陽臺跳下,當場身亡。
慘劇發生后,孩子的母親悲痛欲絕,沒過幾天趁家人不防備,相繼跳樓身亡。
因為一臺手機,兩條鮮活的生命就此終結,一個家庭活生生被摧毀!
沉迷手機,孩子不僅和父母的關系變差,和身邊人也很難相處。
有孩子在手機的小世界里能言善辯,廣交好友,回到現實卻少言寡語,人緣極差。
面對面的交流,他們恐懼,只有隔著一道屏幕,他們才能隨心所欲。
有研究表明,一個人如果每天使用手機達到68分鐘以上,就有患上抑郁癥的風險。
難怪有人說,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都吸走了,它是信息時代扼殺孩子的最大兇手。
不擅交際,不善言談,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孩子終有一天會荒廢了自己的人生。
各位家長,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1、父母自己少玩。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放下了手機,孩子自然不會沉迷。
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要想孩子做到什么,自己先要做到什么。
2、經常陪伴孩子。
沉迷手機的孩子,大多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把這份依賴轉移到手機上。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哪怕只是無聲地陪伴,都讓孩子受益匪淺。
3、改變家庭氛圍。
父母把玩手機的時間,用來看書,陪孩子玩游戲,或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先改變家庭氛圍,讓孩子愿意主動放下手機,我們的教育才能奏效。
4、培養孩子興趣。
讓孩子擁有至少一個愛好,那么他無聊時可以練字,悲傷時可以撫琴,快樂時可以歌唱。
玩手機絕對不是孩子唯一的娛樂,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5、控制時間內容。
設置APP使用對象和使用時間,設置網頁瀏覽限制,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事前和孩子約法三章,讓孩子明白手機只是一個工具,不能沉迷與依賴。
手機不會毀掉孩子,但父母別把孩子引入歧途。
讓我們給予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引導,多一些愛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