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咨詢案例:
2023年1月被人用兇器打殘輕傷一級、輕傷二級。取保候審2年。
1、案件發生當日,警方只是簡單詢問傷勢,未采取任何拘留措施。
2、在我們反復實名投訴,最終在2023年3月正式刑事立案,離案件事發已過去2個月的時間。
3、2023年3月中旬,警察以問詢的理由,同時扣押我家人和兇手在警察局長達12小時,給予兇手取保候審一年。
4、與辦案警察多次溝通,稱一直未上交案件,是檢察院不肯接收。期間各種理由拖延,各類信訪文件到指導員,指導員笑稱:寫再多信也是回到我這里。督察組參與,調查兇手手機數據,了解事實真相后,告知我們案件還在調查中,讓我們等待。
5、期間警方說司法鑒定報告寫的致傷原因有矛盾。我們申請可二次鑒定,警方帶我家人在鑒定窗口取了2個號,最終以無法鑒定的理由駁回二次鑒定訴求。司法鑒定老師說沒有能力做。
6、2024年3月提報檢察院,檢察院給予兇手二次取保候審一年。
7、時隔1年半,檢察院通知我們手機視頻錄像舉證,手機通話記錄舉證。從司法鑒定處得知,警方稱我們不配合舉證,所以導致拖延了那么長時間。
但是手機錄像于案發第二日就交予警方,而手機通話記錄從未通知我們。其通話記錄是事發半年,我自己去移動營業廳拉取,時隔一年,沒有官方受限是無法拉取自己個人的手機通話記錄的。
8、目前案件仍在檢察院階段。
咨詢回復:
曲折的過程,不容易。
我認為案子還有希望,案件能走到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就是希望。
如果案件定罪量刑證據爭議過大,公安不會搭理你,不會移送到檢察院審查起訴。
移送了最起碼說明一點,公安傾向于有罪。
刑事案件有罪沒罪不是公安說了算的,還是得檢察院做主。
最起碼要搞清楚檢察院的態度吧。
說直白點,檢察院為什么取保,是因為對方的背景還是證據不充分,亦或者法律適用有爭議,總有一個理由。
可以嘗試委托專業刑事律師,先申請閱卷,把公安偵查收集的證據拿到手研究研究,再針對性的提出一些處理建議。確實是辦案單位的問題,由專業律師去溝通會好很多,說不定案子就決定公訴了。
若連你委托的律師經研究后也認為辦案機關的處理是妥當的,那你得反思下是不是自己誤解了一些問題,自己得考慮換換思路了。
我也辦過類似的一起故意傷害案,一會我把文書附在最后。
大概案情:雙方是鄰居,平常也熟絡,嫌疑人約被害人的老婆喝酒,兩人喝醉了后就睡在一起(沒脫衣),被害人得知后暴怒了,約了另外兩個親戚到嫌疑人家打了嫌疑人一頓,嫌疑人受傷是輕微傷,嫌疑人去房間提刀出來砍傷了兩人,一人輕傷一級,一人輕傷二級。案發后打人三個人被行政拘留,嫌疑人因涉嫌故意傷害被刑事拘留。
檢察院認為嫌疑人屬正當防衛取保候審了。
被害人不服,也在長期申訴信訪。
案子在公安機關手里拖了快一年。
不得已委托我們介入。介入后做了幾個工作。
第一,催促公安機關,律師雖然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員,無權無勢,但是畢竟是國家承認的專業人員,有法律給予保障,辦案單位也不敢隨便亂來,自從我們介入后沒一個月,案子移送檢察院。
第二,案件到檢察院后申請閱卷,閱卷后研究認為,嫌疑人不屬于正當防衛,向辦案人提交了不屬于正當防衛的辯護意見,辦案人理虧只能認定是故意傷害。
第三,給嫌疑人施加壓力,辦案人同意我們的意見后主動打了電話給嫌疑人,賠償和解認罪認罰,否則起訴。
嫌疑人負隅頑抗,檢察官給的幾次機會他都不要,建議量刑一年半到兩年間起訴到法院去。
嫌疑人這才知道怕了,賠償七萬和解想爭取緩刑,一二審均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
案子難歸難,能走的路殊途同歸,這個案子再加一個方案,根據情況收集補充證據。
貴陽律師,司法部死刑復核援助律師,省市律協委員,辦有無罪免死不起訴緩刑等成功案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