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今年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曾多次表示,如果他能贏得大選,就將在“24小時內”平息俄烏沖突,并在上臺之前推動俄烏停火。
但如今看來,要么是特朗普低估了俄烏局勢的緊張、復雜程度,要么就是近期俄烏局勢的升級程度遠超外界預期,特朗普要想實現“快速平息俄烏沖突”的競選承諾,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關鍵時刻,俄烏局勢發生了3件值得關注的大事。
第一件事,俄軍司令被“斬首”,美國:與我無關。
17日清晨,俄軍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基里洛夫在莫斯科梁贊大街一居民樓爆炸中身亡,一同被炸死的還有其助手波利卡波夫。
據俄偵查委員會消息,事發當天,基里洛夫及其助手正準備進入該居民樓,在走到入口時,旁邊一輛裝有爆炸裝置的電動踏板車發生爆炸,威力相當于200克TNT當量,基里洛夫等人當場身亡。
事發后,俄方將該襲擊定義為“恐襲”,并揚言要對烏克蘭的“最高軍事和政治領導人展開報復”。
對此,烏克蘭也罕見主動承認,這場襲擊是他們干的,并稱是烏安全局策劃的一次“特別行動”。
言下之意,這場襲擊就是沖著基里洛夫去的,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斬首行動”。
盡管,烏克蘭已經承認此事是其所為,但這其中,至少3個疑點不容忽視。
基列耶夫
1,這次刺殺行動,襲擊者顯然事先摸清了基里洛夫的相關情報,包括生活規律、行程安排、隨行人員等等,這需要非常強大的情報能力做基礎。
但問題來說,如今俄烏沖突持續膠著,烏克蘭哪來的精力做這些詳細的部署?
2,由于襲擊地點發生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要想將爆炸裝置運進來,并安裝到電動踏板車上、再將車子放置在基里洛夫的必經之路上,這同樣需要強大的執行力,烏克蘭有能力僅憑自己做到這一點嗎?
3,也是十分讓人疑惑的點,烏克蘭襲擊的目標為什么是作為三防部隊司令的基里洛夫,而不是俄軍前線高層或者與俄烏沖突有關人員?
要知道,根據俄外交部的介紹,基里洛夫多年來致力于系統的、有證據的揭開美西方的犯罪行為,以及美國在烏克蘭進行的實驗室研究活動等等。
也就是說,相比烏克蘭,基里洛夫對美西方的威脅似乎更大。
因此,不排除基里洛夫被“斬首”一事背后,存在3種可能性:
可能1,烏克蘭自己干的,烏軍的情報、滲透和執行能力都被嚴重低估了;
可能2,烏克蘭在某些西方勢力的協助下干的,畢竟西方情報機構的實力不容小覷,例如美國的CIA,多年來一直對俄進行滲透,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能3,某些西方勢力策劃的,與烏克蘭無關,但如今烏方主動“背鍋”,就是想惡化俄烏局勢,阻止和談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似乎是意識到了什么,美國又做出了一個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意味的舉動。
18日,美國務院發言人米勒表示,對于俄軍三防部隊司令基里洛夫遇襲身亡一事,美國“事先并不知情、也沒有參與其中”。
然而,對于美方的說辭,俄羅斯并不相信,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聽那些毫無節制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卻還聲稱自己是清白的人說話真是可笑”。
言下之意,美國旨在與基里洛夫身亡一事“撇清關系”,但實際情況如何,俄羅斯心里也有數。至于美國是否真的與此事無關,估計烏克蘭和白宮心里也都清楚。
但不論如何,隨著基里洛夫遇襲身亡,俄烏局勢將進一步向失控邊緣邁進,停火與和談的難度也將隨之上升。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又向西方發出了嚴正警告。
第二件事,俄羅斯耐心不多了,普京再次劃下“核紅線”。
18日,俄新社報道稱,普京在俄國防部會議上表示,美國主導的西方集團正在以所謂的“俄羅斯威脅”為借口,將俄羅斯推向“一條不能再后退的紅線”,若美西方繼續無視俄方的態度和利益,再次做出挑釁,俄方將毫不猶豫地展開嚴厲反擊,挫敗西方的計劃。
當天,普京還責成俄軍非戰略核力量繼續進行演習,保持高度戰備狀態,并強調必須在近期內啟動“榛樹”高超音速導彈的量產。
毫無疑問,普京此次講話再次強調的“紅線”,將是一條“核紅線”,旨在向西方發出明確且強烈的警告信號。
這還沒完,普京發出警告之際,俄戰略導彈部隊司令卡拉卡耶夫證實,俄方正在研發新型洲際彈道導彈“奧西納”,并表示將“奧西納”等一系列新型導彈系統“投入實戰”是當務之急。
據悉,這是俄方首次公開證實研發“奧西納”洲際導彈,而就在前不久,俄方才動用“榛樹”高超音速導彈打擊烏克蘭,這是該導彈第一次亮相并被外界熟知,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戰場上使用高超音速導彈。
可見,對于美西方的步步緊逼和層層施壓,俄方已經擺好了“隨時反擊”的姿態,并且一旦俄與西方撕破臉皮,那么爆發的沖突,將會是核沖突。
接下來該何去何從,美西方的確得悠著點了。
然而,正當俄與美西方的關系持續升級之際,俄烏戰場也在傳來新動向。
第三件事,又一勢力介入俄烏沖突?特朗普這回可能失算了。
日前,俄烏雙方先后證實了一件事,朝軍特種部隊已經向俄派兵,協助俄軍作戰,并且已經在庫爾斯克與烏軍交手了。
盡管,俄方表示,朝方此次派兵是基于俄朝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是一個合法舉動,但該消息被證實,美西方很可能會放棄克制,也做出公開向烏派兵、協助烏軍作戰的決定。
這并非空穴來風,近期西方媒體便多次披露,法國和英國已經開始就“向烏派西方士兵”事宜而進行討論,德國則表示,現在討論向烏派兵還為時尚早。
可見,西方的確是有“向烏派兵”的念頭,但美英法德等國還沒有達成共識,不排除俄烏局勢持續升級之際,西方邁出這關鍵一步的可能。屆時,等到局勢惡化,即便特朗普上臺后,也將很難推動俄烏停火。
山雨欲來風滿樓。接下來,且看局面會如何發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