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專家就當前考研人數急速下滑這個現象發表了看法,認為現在“卷學歷”的性價比越來越低了,年輕人應該把重心放在培養核心就業競爭力上,沒必要再去“卷學歷”。至于“卷學歷”能不能改變命運,專家則給出了“幾乎不可能”的答案。
1)
這兩年,考研人數確實下降得很快。2023年考研人數還是474萬人,今年就只有388萬了。兩年時間,考研人數減少了八十多萬。考研人數下降得這么快,跟以下3個方面的原因有很大關系。
首先,在求職過程中,“高學歷”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
當下高等教育普及,專、本、碩畢業生數量增多,求職時學歷優勢減弱,一部分研究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甚至出現了“高學歷低就業”的現象,像一些碩士生畢業后去送外賣。“高學歷”在就業方面的優勢正在減弱,“卷學歷”就沒有什么性價比了。
其次,時間和經濟成本因素
讀研一般需3年及以上時間,而在就業機會減少的大背景下,用這段時間在職場積累工作經驗,或許比單純獲取學歷更有價值。另外,國內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擴大,專碩比例上升且學費不斷上漲,如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專碩每年學費高達22.8萬,并且很多學校不再為專碩提供住宿,學生需自行租房,增加了經濟負擔。
第三,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
今天的學校教育,與產業發展需求存在不匹配問題,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難以滿足實際工作要求,導致即使有高學歷,也無法順利找到理想工作,還需花費時間和精力重新學習實用技能,這讓很多年輕人放棄了“卷學歷”。
2)
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卷學歷”仍然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之一。普通人基本只能通過上班來獲得報酬,提升生活質量,而現在許多企業、單位的“高端崗位”仍設置了學歷門檻。比如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崗位大多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大型金融機構的核心崗位也傾向于招聘名校研究生。所以學歷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敲門磚,能幫助普通人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
并且,在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方面,普通人可以在提升學歷的過程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培養專業素養和思維能力。以攻讀理工科碩士為例,學生們通過系統的學術訓練掌握了嚴謹的實驗方法和數據分析技巧。這些知識和能力有助于在工作中解決復雜問題,從而為個人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從社交資源積累來講,“卷學歷”也是有一些作用的。在高校讀研,能結識優秀的老師和同學,積累高質量的人脈資源,這些人脈可以為未來的職業轉型或者創業等提供幫助。
3)
雖然我們承認,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難度越來越大了,但他們通過工作改善個人生活質量的機會卻變多了。如果不考慮所謂的“鯉魚跳龍門”,普通人確實沒必要都走“卷學歷”這條路。他們可以通過參與一些專業技能培訓,以及進入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來實現人生價值。
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比例達29.7%,且近年來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不斷增加,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如數控車工、電氣設備安裝工等,高級技師的月平均工資可達1.2-2萬元左右。
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發展迅速,相關崗位需求旺盛,如網絡運營、新媒體編輯等崗位,平均月薪在8000-15000元之間,經驗豐富者薪資更高。
如果個人專業技能扎實,特長明顯,還可以從事自由職業。據《2024年自由職業者生存現狀調查報告》顯示:約30%的自由職業者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其中部分資深攝影師、自由撰稿人等,年收入可達數十萬元甚至更高。
簡而言之,如今形勢不一樣了,普通人別老想著改變命運,先立住腳才是正道。
今日話題:你參加過研究生考試嗎?當年考試成績怎么樣?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