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7次推送
編者語:1942年《晉察冀畫報》時事??l表了沙飛的文章《滾滾的滹沱河——記平山X區志愿義務兵入伍大會》,生動描述了平山X區志愿義務兵入伍大會的盛況,沙飛的影像記錄了平山青年踴躍參軍和群眾歡送新戰士的熱烈場面。
《晉察冀畫報》時事???封面(1942年3月20日出版) 封面照片文字說明:平山X區志愿義務兵入伍大會上
《晉察冀畫報》時事???頁 一百六十五人熱烈的響應了聶司令員的號召,成群結隊,一起入伍。沙飛攝
《晉察冀畫報》時事???頁
滾滾的滹沱河——記平山X區志愿義務兵入伍大會 沙飛
2月28日的早晨,初春的朝陽射在太行山上,滹沱河發出了沖沖的號音。
河北岸西黃泥村附近的二十多個村莊,同時響起了震天的鑼鼓聲和雄壯的歌聲,接著又騰起了歡呼聲,人馬奔馳的步伐聲。這些混雜的聲音,與滹沱河的咆哮融成一片,匯成了一曲強烈的交響樂。不一會,各村的人和騾馬,都各自組成不甚整齊的隊伍,隨著鑼鼓聲,浩浩蕩蕩地向著共同的目的地前進。
每一支隊伍大旗樂隊的后面,新戰士頭上身上都掛滿了光榮花,高高興興地騎在騾馬上。和新戰士聯轡而行的,或是他們的父母、兄弟,或是他們的妻子和姊妹。他們一樣地佩戴著光榮花,一樣地顯示著愉快與光榮。自衛隊員歡欣而又充滿敬意地牽著韁繩,招呼著牲口。后邊就是一群男女老幼,唱著歌曲,呼著口號,歡送這些準備入伍的新戰士。他們前呼后應,擁擁擠擠,就像一支人馬的河流,滾滾地向一起匯流。
九點鐘的光景,在西黃泥村南的廣場上,二十多支人馬的河流匯合了,匯合成一片洶涌的海洋。
這就是平山八區志愿義務兵入伍大會的會場。場中央高高的旗桿上,國旗在隨風飄揚。廣場的西端搭著莊嚴的主席臺。臺后兩旁的白墻上,寫著兩條很大的標語:“響應聶司令員的號召”,“擁護志愿義務兵役制”。西端北面的大坪臺上,擺著五十多張方桌。這就是為新戰士和抗屬大會餐準備的光榮席。
會場總指揮宣布開始報到的時候,各村自衛隊的中隊長都擠到主席臺旁的報到處來了。區助理員匆促地登記著各村報名的入伍新戰士、以及到會的抗屬與群眾的數目。
入伍新戰士共有一百六十五人。其中有十七個是由他們的父母、四十二個是由他們的妻子、六個是由他們的兄弟、姊妹親自歡送來入伍的。還有六個人是三對親兄弟,他們是一齊攜手來入伍的。這些人當中,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還有一部分富農和地主。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新的兵役制是獲得了各階層廣大人民真正熱烈地擁護的。
入伍人數最多的西黃泥村(三十四個人),被選為進軍的先鋒隊。鼓聲雷動,人馬開始游行。沿途所過之處,大路兩旁,家家戶戶的門前都站滿了歡迎的人。騎在騾馬上的新戰士和抗屬,左顧右盼,笑容滿臉地隨著馬蹄的踏動,搖搖曳曳地在人叢中行進,他們的心在狂跳、血在沸騰,他們感到從未有過的榮耀歡欣。人們都對新戰士和抗屬投去了欽敬而羨慕的目光。沖動的快樂的心情,使他們的唇邊都掛著喜悅的笑意。
滹沱河南岸的橋邊,一只擱淺的大木船上,擠滿著無數的人。在船頭,人們熱烈地擂著鑼鼓,揮舞著歡迎的大旗,狂歡吶喊。浮橋上,人歡馬叫,強烈的節奏,美麗的圖畫,感動著人們的心魄。
下午一時,隊伍回到會場上。
在樂聲與號音中,新戰士和抗屬騎著騾馬莊嚴而整齊地排列在主席臺前,猶有如一個聽候檢閱的騎兵營,緊接在后邊肅立的是萬千的群眾。
大會程序在依次進行。
當那位人民的代表——韓區長在主席臺上發出了入伍的號召,臺下的人群便立即揮動著拳頭,高聲呼喊著口號。接著,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所有的新戰士和抗屬都一齊從騾馬上跳下來,站到主席臺下。掌聲停止了,萬千的群眾與戴著光榮花的新戰士和抗屬互相致以崇高的抗日的敬禮——會場上沉寂了片刻。
一個年青的新戰士登臺講話。他說:“我叫劉夢元,我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是最忠實于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的,所以,我首先入伍……”
臺下的群眾立即一齊高聲地喊著:“擁護中國共產黨!”“我們要向共產黨員學習!”
在歡呼聲和鼓掌聲中,一個老漢、一個老太婆和一個年青的小伙子又一起地走上主席臺,這就是李家溝村的模范父母送兒參加八路軍義務兵。老漢的名字叫魏連云,他開頭對大家說:“我是莊稼人,不會說話。但是我知道當義務兵是每個人的責任。我老了,我愿意送三牛來當兵。”
老太婆接著說:“我們生了三個兒子,老二早就參加了八路軍,老大年紀快五十了,三牛年輕愛進步。這回我們又響應聶司令員的號召,送他來入伍??谷帐菫榱舜蠹遥覀儍煽谧右灿X得光榮……”
臺下千萬顆火般熱烈的心,都伴隨著模范父母質樸的情感,慈愛的顏容,和誠懇真摯的話語,而急速地跳動,有些人眼珠里噙著被感動的點點淚珠。
光榮花戴在胸,一心要當八路軍.劉漢興、劉夢元(左1)
一對老夫婦送兒子魏三牛參軍
在長久地熱烈而響亮的掌聲中,新戰士和抗屬一起進了光榮席,跟著軍政干部也入席奉陪。
為了慶祝義務兵的入伍,二十多個村子舉行了文化娛樂大競賽。在光榮席前,動人的節目一幕幕的演出,在鑼鼓與歌聲中,新戰士與抗屬的會餐開始了。
新戰士與抗屬會餐
晚上,一輪明月從東山上升,鑼鼓聲又重新響起了。萬千個人手執著提燈或擎著火炬在村內游行,火光照紅了人們的臉龐,照紅了墻頭樹梢,映紅了天際。接著,在村中的戲臺上,十一個村劇團舉行了大演出,而所有演出節目的內容,都是圍繞著義務兵役制,其中要算第四場東黃泥村劇團演出的“妻子送郎”最為精彩。
午夜,大會圓滿結束了。二十多支人的河流又向四周流了回去。
滹沱河的水,依舊洶涌地奔流著。西天的明月,透過了樹梢,照耀著河邊小渠上急速行進的人群。人馬奔馳,樹影也仿佛在走動了。愉快嘹亮的歌聲又飄蕩在天空:“我們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叫它在哪里滅亡……”
本文初發表于王雁博客,發表時間2008年8月7日。
來源:碾盤溝
實習編輯:李嫣然 雷軼童
編輯:張立強
審校:周津皓
審核:汪 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