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超自然現象探索官,感謝您的觀看,希望能得到您的一個"關注"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通過引入第五維度可以正確解釋量子力學。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量子結果(例如薛定諤的貓既活著又死了)變得合乎邏輯,因為貓在第五維度的某些點上是活的,而在其他點上是死的。
其他現象也是如此,例如量子糾纏,其中兩個粒子交換信息的速度似乎比光速更快。如果我們引入第五維度,這種超光速信息傳輸就會被證明是一種幻覺。第五維度的每個“切片”都包含著一個完全普通的世界,有著普通的結果。只有通過這些切片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才能體驗到量子奇異性。
然而,這種相互作用對我們來說是不可見的。
最近,在一陣自我批評中,我拋棄了所有這些論點,相信我已經計算出了第五維的平穩概率分布。這意味著第五維度似乎正在消失。但我沒有完成計算,也不明白平穩概率分布并不意味著粒子本身的平穩性。
例如,在恒定壓力和溫度下,粒子可以在空房間中隨機移動,并且找到處于某種狀態的房間的概率保持不變,盡管房間的微觀狀態一直在變化。
即使過程不是隨機的,情況也是如此。
我們來算一下:
傳統的量子物理學是這樣工作的:
在量子層面,粒子由波函數描述。波函數遵循薛定諤方程,可以計算粒子處于某種狀態的概率。
例如,量子效應明顯的小盒子中的粒子只能在某些量子化能級下進行測量,而不是在任何能級下進行測量。盒子越小,能量水平越高。
為什么會這樣呢?為什么盒子會影響粒子?
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波函數填充了整個盒子,導致對粒子產生非局部效應——至少這是標準方法。盒子的壁會影響粒子,即使它在測量時似乎沒有接觸壁。
愛因斯坦稱這種現象為“幽靈般的遠距離作用”。為什么充滿整個空間的波函數會突然塌陷成一個微小的粒子?
我的量子物理學版本如下:
波函數是一個復雜的實體,由實部和虛部組成,但實際上像任何其他波一樣由兩個實部組成 - 相位和幅度。相位與稱為粒子作用的量成正比,振幅描述了相位在第五維中如何移動。
相位可以被認為是勢能,當它轉換成類似于電場的力場時,會產生一種帶電流體的概率。幅度描述了該電場中的電荷量。
物理學家很早就知道如何從薛定諤方程轉向稱為漢密爾頓-雅可比方程的作用方程。偉大的諾貝爾獎得主理查德·費曼在他 1948 年的論文中順便提到了這一點,將漢密爾頓-雅可比方程、薛定諤方程和他的量子理論積分公式聯系起來。
然而,如果你想涵蓋所有的量子物理學,你需要添加第五維度,否則你將無法獲得所有的量子怪異。您將陷入漢密爾頓-雅可比方程的困境,該方程恰好與薛定諤方程相同,但您將無法推導出運動方程。
第五維使我們能夠推導出運動本身的運動方程。
我錯誤地假設這些軌跡在第五維中是靜止的,就像概率分布一樣。這使我得出的結論是,有可能創建一種脫離多世界概念的量子理論解釋。
然而,數學再次讓我想到了“多世界”的概念,但以不同的解釋。在這個版本中,世界并沒有分開。也就是說,當測量處于薛定諤貓狀態的粒子時,世界不會發散:一個結果在一個方向,另一個結果在另一個方向。他們保持聯系。
這個版本的多世界解釋是由 Lev Vaidman 推廣的,幾年前我有幸見到并采訪了他。這個版本認為,我們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是一種幻覺。
這種錯覺可能是由于第五維度就像時間一樣,我們一次只能感知一個“時刻”。盡管在物理學中粒子是用線來描述的——顯示粒子在時間上的位置的世界線,但我們從不將粒子視為線,而只是將其視為點。添加具有相同特征的維度似乎是合理的,盡管很難解釋。
我的方程中的測量結果似乎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他們在過去和未來都保持聯系。我們對單一過去的看法也是一種幻覺。
當我計算盒子中的粒子時,它的位置表現得就像三個一維字符串延伸到第五維。每個字符串的位移代表粒子的位置坐標之一:x、y 和 z。粒子一定在盒子里的某個地方。當她撞到盒子的壁時,她被扔掉了。
因此,方程描述了兩壁之間振動的弦。當部分弦與墻壁碰撞時,它會彈性反彈(不會損失能量)。
想象一下,您正在拉一根橫跨盒子的繩子。如果盒子很大,就不會發生什么事情。如果盒子很小,繩子就會振動,撞擊墻壁并被拋回。她很快就撞到了另一堵墻。盡管這會導致振動減弱,但在這種理想情況下,弦的能量不會傳遞到墻壁,而是會繼續振動。
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數學問題,但有研究致力于弦的振動以及與“直接障礙物”的相互作用。
這是我創建的動畫示例。它顯示一根繩子與一堵墻碰撞。如果有兩堵墻,圖片看起來幾乎相同,但對稱。 (另外,繩子兩端都是固定的,現實情況并非如此。)藍線是繩子,黃線是墻。
繩子向下移動,直到撞到墻上,然后它被壓平,并以與撞擊相同的速度被排斥。它向上彈起,達到最大偏轉,頂點位于最高點,然后重復整個過程。
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將圖形翻轉過來并繪制每個字符串切片(而不是整個字符串)的時間位置來查看每個“世界”的軌跡。藍線不再代表字符串——它是粒子的世界線。時間垂直顯示。黃線顯示墻在任何給定時間的位置。橫軸是粒子在某個切片上的位置。動畫在不同的世界中循環。
您可能會注意到,在其中一些粒子中,粒子從墻壁上反彈,而在另一些粒子中,粒子以奇怪的角度偏轉,然后糾正其路線,然后一次又一次地不與任何物體發生碰撞。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一個世界中的粒子受到另一個世界中粒子行為的影響。所有世界都相互影響。
有趣的結果是:
粒子可以在沒有明顯施加力的情況下移動,但也沒有任何固有的隨機性。它們沿著第五維度“伸展”。
該分析解決了量子物理學中多世界解釋的兩個主要哲學問題:
- 沒有世界的分離。
無需解釋測量過程中觸發的機制。該測量只是觀察第五維的切片以及退相干,即與測量設備的交互。 - 世界并不包括所有可能的粒子軌跡。
粒子的世界線中不存在隨機模式。不太可能的軌跡被排除在外。反對多世界解釋的一個經常被引用的論點是,在某些世界中可能出現荒謬的結果。這不會發生在這里。然而,軌跡仍然是滿足薛定諤方程的波函數的對偶。
當物體變得更大、更宏觀時,它的弦就會變得更硬。它不再是一根繩子,而是開始表現得像一根,這解釋了為什么量子效應通常只影響非常小的物體。對于權杖來說,第五維度中的所有世界線都重合。
棒子
該技術不僅適用于粒子,也適用于場,這意味著它可以涵蓋量子場論和量子力學。
然而,由于它與薛定諤方程的等價性,它可能很難證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