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4年全球兒童內褲行業發展概況分析》顯示,雖然相比2018年,如今兒童內褲已增長至102.6億美元,但每年增幅并不大。尤其是中國國內,以大數據調查指出,幼兒園小班孩子穿內褲的占比僅有18.8%,中班為39.4%,直到大班,也只有51.2%左右。
“媽媽,我好癢”,本打算幫女兒妙妙洗澡的曉玲看到孩子一邊說,一邊用手撓私處,立刻警覺起來,連忙進行一番檢查,發現已經紅腫后,整個人都氣得不行:“怎么又這樣了?你是不是又不穿小內褲?”
聽到媽媽的詢問,妙妙十分委屈:“穿小內褲不舒服,我跟奶奶說了,她說可以不穿的!”
曉玲只能再次提醒婆婆:“媽,妙妙已經3歲多了,必須要穿內褲了!”而且,為了勸服一向十分溺愛孫女的婆婆,她這次帶女兒到醫院就醫的時候,連婆婆也一起陪同,希望能通過醫生讓老人家不要再盲目溺愛。
果不其然,當醫生進行一番檢查后,得出了妙妙私處細菌感染的結論,準備給她打點滴、涂藥等。
聽到孩子經常不穿內褲,還喜歡去哪都坐在地上,醫生連忙勸說到:“本來私處就比較敏感,抗菌性也較差,孩子經常坐地上,細菌很容易入侵,別說現在的外部感染,嚴重的話,還有可能通過尿道進入體內,引起膀胱炎!”
不得不說,醫生的這番話把婆婆嚇一跳,連連感嘆:“原本以為這么小的孩子沒必要時刻穿著,沒想到居然有這么大的危害”、“以前她爸小時候也沒那么多講究,看來還是要與時俱進。”
接著再三保證,不會再縱容孫女不穿內褲了。
諸如知名育兒專家趙春梅、崔玉濤、程淮等都在撰寫的育兒書籍中,建議家長們注重給孩子穿小內褲,育兒界普遍提倡孩子不再使用尿不濕后便開始穿小內褲。畢竟,“小內褲有大學問”。
其一,幫助孩子養成如廁好習慣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般孩子滿1歲半至3歲之間,就應逐漸安排內褲替代尿不濕的事宜。
因為穿內褲可以更利于,引導孩子養成脫褲子如廁習慣,而不是單純依賴尿不濕,沒有自主排尿、排便的習慣。
其二,保護孩子私處衛生與安全
臨床研究顯示,85%出現陰道發炎、尿路感染等情況的幼童都沒有穿內褲的習慣,因他們隨地亂爬、在野外玩耍時,沒有內褲的保護,私處更易被細菌侵襲。
同時,哪怕再柔軟的褲子,對于脆弱敏感的私處來說,還是會有摩擦傷害,久了也會出現紅腫等不適。
其三,利于性別教育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指出,0至3歲既是孩子的性意識覺醒時期,也是進行性教育的黃金時期。
而當給孩子穿上內褲后,如果能教導、灌輸“這個地方不能讓別人隨便碰”的觀念,不僅僅是保護他們,形成自我保護意識,也能利于樹立性別意識,更好地進行性教育。
除了以上幾點外,養成穿內褲的習慣,還能利于腹部保暖,不易著涼、感冒,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家長在培養孩子穿內褲習慣時,還有兩個方面要注意。
一方面,選擇合適的年齡。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的研究結果顯示,18至24個月的孩子已經擁有較為成熟的膀胱及消化系統,可以控制自己排便。
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適合開始給孩子穿內褲了。兒科專家認為,兒童穿小內褲,不得晚于3歲,否則會影響發正常身體健康和發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們也應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發育情況,如寶寶能有意識控制尿液、對如廁的興趣較大、白天能保持較長時間的干燥狀態、逐漸適應坐便器等都是可以開始停止使用尿不濕的信號,也是開始穿內褲的提示。
另一方面,挑選適合孩子的內褲。
因內褲直接接觸孩子嬌嫩的私處,不僅對安全性有極高要求,舒適度也能影響孩子是否愿意穿它們。
所以,家長必須懂得如何給孩子挑選內褲的方法。
比如,未滿3歲的孩子所穿內褲應符合A類標準,3歲以上也須符合B類標準。同時,內褲上須帶有等級、材料及洗滌說明等組成的合格標簽,采用無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
關于內褲大小與材質方面,在保證含有一定的氨綸等彈性材料,彈力大但不緊繃的前提下,應足夠柔軟、透氣,不能有束縛感與不透氣的悶熱感,否則孩子會產生抵觸情緒,增加養成穿內褲習慣的難度。
Tips:建議家長選擇品牌兒童內褲,而不是地攤上幾塊錢的便宜內褲,避免品質不過關,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枕邊育兒寄語:
別小看一個小小的內褲,卻也有大學問。家長們積極學習科學、正確的教導方法,讓孩子習慣穿內褲,健康快樂的成長。你家孩子多大開始穿小內褲的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