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美國大規模前瞻性肝硬化患者隊列研究中,HCC的年發病率為2.4%/100人年。
隨著肝硬化病因流行病學的變化,從病毒性肝炎轉向非病毒性原因,對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及接受病毒性肝炎治療的患者群體中肝細胞癌(HCC)發生風險的精確評估顯得尤為重要。這將有助于患者的有效分層,進而優化和簡化早期檢測流程。多中心肝細胞癌早期檢測策略(HEDS)研究依托于美國最大規模、地理分布最廣的前瞻性患者隊列(EDRN),旨在探究美國肝硬化患者中HCC的發病率及相關風險因素[1]。醫學界整理該文章重要觀點如下,以供參考。
圖1. 圖形摘要
方法
在2013年至2021年期間,HEDS研究從美國的7個中心招募患者。納入標準包括:基于組織學、臨床特征(如影像學提示門靜脈高壓、脾腫大以及在慢性肝病背景下血小板減少)或非侵入性檢測(肝臟彈性成像和血液學檢查)診斷為肝硬化。其他納入標準還包括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MELD)<15分、無臨床顯著的肝臟代償失調(如3-4級腦病、難治性腹水、Child-Pugh C類)、未被列入肝移植(LT)名單、五年內無腫瘤病史、沒有無法解釋的肝臟腫塊,且無影響預期壽命低于1年的重大合并癥。
入組患者每6個月隨訪一次,直至確診HCC、接受LT或死亡。主要終點為入組后HCC的發生情況,該診斷依據美國肝病研究協會(AASLD)指南定義。
結果
入組患者的肝癌發病情況以及人口學、臨床特征
HEDS研究最終納入1772例患者。中位隨訪2.20年后,109例患者被確診為新發HCC。其中88例(81%)屬于非常早期/早期(BCLC分期0/A),20例(18%)為中期(B),1例(1%)分期未知,無已知的晚期或末期(C、D)病例。在4510人年的隨訪期間,HCC的年發病率為2.4%。在1613例沒有確診HCC的患者中,1230例至少接受了6個月的研究隨訪,95例患者在入組后超過6個月被確診為HCC。
單變量分析顯示,HCC的發生率在HCV感染患者中最高,其次是ALD和NAFLD,而在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發生率較低。與未發展為HCC的對照組相比,在發展為HCC的患者中,男性(70.5% vs. 51.9%,p<0.001)、BMI指數更高(32.5kg/m2 vs. 30.1kg/m2,p=0.01)、更大的年齡(62歲 vs. 59.5歲,p=0.03)、肥胖(63.2% vs. 50.3%,p=0.02)、HCV感染史(56.4% vs. 40.9%,p=0.005)、HCC家族史(9% vs. 3.9%,p=0.05)、吸煙史(曾用 vs. 從未用,p=0.04)以及更長的肝硬化持續時間(3.85年 vs. 2.73年,p=0.004)均與較高的HCC風險顯著相關。
表1. HCC患者與對照組的基線特征比較
黑人/非裔美國人種族或西班牙裔族裔、HCV的治療、酒精攝入、其他藥物使用、咖啡和茶的攝入以及其他家族癌癥史均不是HCC發展的顯著因素。
實驗室與影像學基線數據分析
在發展為HCC的患者中,白蛋白(p=0.001)和血小板計數(p=0.002)均低于非HCC對照組,而甲胎蛋白(AFP,p<0.001)、總膽紅素(p=0.01)、天冬氨酸轉氨酶(AST,p=0.01)、國際標準化比值(INR,p=0.004)和MELD評分(10.0 vs. 8.0,p=0.004)均高于對照組。腹水、肝性腦病和靜脈曲張的發生率在兩組間無顯著差異。基線時用于確認無HCC的影像學方式存在異質性(表3)。大多數LT、死亡和HCC事件發生在入組后的前5年內(表4)。
表2. 基線時的影像學檢查方式
表3. 研究退出的時間點,包括因LT、死亡或確診HCC而導致的審查或競爭事件
多因素分析中HCC的相關風險因素
logistic模型顯示,男性(OR 2.47,95%CI 1.54–4.07)、肥胖(OR 1.7,95%CI 1.08–2.73)、年齡較大(每增加5年,OR 1.17,95%CI 1.03–1.33)、家族肝癌史(OR 2.69,95%CI 1.11–5.86)和患肝硬化的時長(OR 1.06,95%CI 1.02–1.1)都與較高的HCC發生風險相關。
多變量分析顯示,較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與較低的HCC發生風險相關(OR 0.7,95%CI 0.46–1.07),而較高的AFP(OR 1.32,95%CI 0.97–1.77)和AST(OR 1.54,95%CI 0.97–2.42)水平與較高的HCC發生風險相關,但無統計學意義。C統計量用于評估logistic回歸模型的預測準確性,本研究中表示HCC患者的得分大于非HCC患者得分的概率,其值為0.73,表明本研究的預測模型具有較好的預測能力。在包括HCC病例(n=102)的1576例患者中,競爭風險分析的HR和C統計量與logistic回歸模型的結果一致(表4)。
表4. 使用logistic模型和競爭風險時間事件方法的條件回歸模型中與發生HCC的多變量分析
基于HCC相關風險因素的累積發病風險以及風險分層
累積發生率(CIF)曲線展示了相對于一個參考患者(59.5歲女性,無肥胖或家族肝癌史,2.7年前診斷為肝硬化,近期AFP為4.7,白蛋白為3.9,AST為41),每個風險因素對風險的估計變化(圖1)。預計此類患者在3年內被診斷為HCC的概率為1.6%。如果是男性患者,其他特征與參考組相同,預計3年內被診斷為HCC的概率為4.1%;而如果其他特征與參考組相同但白蛋白為4.81的患者,預計在相同時間段內被診斷為HCC的概率為0.9%。
圖2. CIF曲線展示了相對于一個參考患者,每個風險因素對風險的估計變化
通過競爭風險分析估計的3年HCC風險分布表明,77.6%的患者發生風險低于觀察到的年發生率(1年為2.4%或3年為7.3%),而11.6%的患者在3年內的風險10%-47%。根據風險評分的四分位數對患者進行分層的CIF曲線將高風險和低風險患者群體明顯區分開,而中間的兩個四分位數構成了一個中風險組(圖2)。
圖3. 與競爭風險分析中風險評分四分位數對應的HCC發生概率
本研究作為美國大規模前瞻性隨訪的肝硬化患者隊列研究,發現HCC的年發病率為2.4%/100人年;同時進一步驗證了已知的HCC風險因素(性別、年齡、肥胖、患有肝硬化的年數、家族史、白蛋白、AST和基線AFP)。總之,這項研究為HCC的早期檢測和預防提供了綜合性的方法。
醫生站網頁版上線啦
無需下載便可瀏覽更多外科資訊
參考文獻:
[1]Reddy KR, McLerran D, Marsh T,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sis: The Multicent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Early Detection Strategy (HEDS) Study. Gastroenterology. 2023 Oct;165(4):1053-1063.e6.
審批編號:CN-150404 有效期至:2025-12-18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參考
此文僅用于向醫療衛生專業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平臺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