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鏈接提前【預約】直播
時值冬至,四時八節(jié)之一,俗稱“亞歲”、“冬節(jié)”、“長至節(jié)”,不僅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傳統(tǒng)祭祀節(jié)日之一。
在古代,每逢冬至時節(jié)都會大費周章地舉辦隆重的天子祭天大典,這是歷朝歷代皇帝向全天下展示“君權神授”的觀念,以達到維護皇權的目的。
而在唐朝時,冬至當天不僅會舉行議程冗長的祭天大典,還會舉行大規(guī)模朝賀(皇帝受群臣賀),即唐代崔立之所言的“千官望長至,萬國拜含元”。
南宋時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可見,古時候冬至祭祀有多受重視,而在中華數千年的祭祀禮儀中,“無茶不在喪”的觀念一直都根深蒂固,古代以“茶”為祭,可祭天、地、神、佛,亦可敬奉先祖……
關于茶葉作為祭天地、敬祖宗祭品的記載也屢見不鮮,諸如唐朝詩人皮日休在《太湖詩·包山祠》中寫到:“白云最深處,像設盈巖堂。村祭足茗柵,水奠多桃漿……”
在清朝曹雪芹編撰的《紅樓夢》中也有多處提及“茶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第53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中,曹雪芹詳盡描寫了賈府隆重祭祖大典的布置:
“已到臘月二十九了,各色齊備,兩府中都換了門神對聯(lián)、掛牌、新油了桃符,煥然一新……然后引人宗祠……并莫以菜、飯、湯點、酒、茶,都一一傳完……”
足以見得,“茶”在古代祭祀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今時今日,“冬至大如年”之說深入人心,除了祭祀習俗,不同地區(qū)也衍生了各種各樣的節(jié)慶風俗。
每年冬至一到,都會上演“南圓北餃”之爭,網上關于冬至到底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吵得不可開交……
01
南方食湯圓
冬至佳節(jié),南方人今夜餐桌上的主角就是顆顆圓潤飽滿、象征著“團團圓圓”寓意的湯圓,家家戶戶圍桌吃湯圓討的就是一個“團圓”的好彩頭。
不過,南方各地冬至具體的過法也是大同小異。比如福建省會福州地區(qū)冬至的特色美食是由湯圓演變的“米時”,制作方法與老北京的驢打滾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冬至這一天,福州人闔家搓米時——即將大米、糯米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漿,再壓成半干后搓成大小一致的圓形丸子,再倒入燒開的熱水中煮熟。
正常的湯圓到這一步就可以食用了,而福州米時的做法要將熟湯圓瀝干后,再倒入混合了糖、黃豆粉、芝麻的蘸料中“打滾”一番,均勻沾上蘸料后即可食用。
02
北方吃餃子
冬至夜長晝短,北方天寒地凍,吃餃子的習俗傳聞與醫(yī)圣張仲景有關!餃子,又稱為“餃餌”。
相傳東漢末年,張仲景因在冬至日見到許多凍傷耳朵的窮苦百姓,于是他就用羊肉等驅寒食材作餡料、再包上面皮捏成耳朵形狀的餃餌分給饑寒交迫的老百姓吃……
流傳至今,餃子成為冬至美食,也有紀念醫(yī)圣冬至舍藥的寓意,而民間素來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之說。
時至今日,人們包的餃子也是五花八門的,諸如將餃子捏成元寶形狀、或在餡料中加入象征吉祥的東西等。
一句話:南圓北餃都是家的味道,寄托著美好希冀。但無論是湯圓還是餃子,都不建議一下子吃太多,容易飽腹,引發(fā)脹氣、積食等不良癥狀。
這時候適量飲茶不僅可以幫助驅寒暖身,還有一定的消食解膩作用!那么,冬至吃湯圓或餃子分別適合搭配什么茶喝?飲茶時需要注意那些細節(jié)呢?
吃湯圓、餃子如何配茶
眾所周知,南方甜口的湯圓多以芝麻、花生、水果等作餡料制成,茶圈素來有“甜配綠”的說法,吃餡料甜膩的湯圓后,不妨可以嘗試飲用鮮爽口味的綠茶搭配。
比如獨具嫩豆花香的西湖龍井、天然花果香馥郁的洞庭碧螺春都是好選擇,亦或是以綠茶作茶底、窨制各種香花的再加工花茶如茉莉花茶、桂花龍井等也可以考慮。
只不過不發(fā)酵的綠茶生性寒涼、內含物質保留較多,冬日飲用建議適量為宜,尤其是本身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茶友們,冬天最好少喝綠茶以免“寒上加寒”,刺激腸胃。
在此,小懂建議可以換成發(fā)酵度較高、茶性相對溫和的烏龍茶(半發(fā)酵)和紅茶(全發(fā)酵),適量飲用可以中和甜湯圓略顯厚重的甜膩味。
北方咸口的餃子多用豬肉、羊肉、牛肉、蝦仁等混合少量白菜、蘑菇等剁成餡料,南方湯圓也不乏有包肉餡的,吃起來偏葷腥,適飲重口味的茶湯。
冬至吃肉餡的餃子或湯圓后想喝點茶解膩,首推后發(fā)酵的黑茶類,比如醇厚糯滑的普洱熟茶、紅濃陳醇的六堡茶、菌香濃郁的茯磚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對此,南方醫(yī)科大學曾展開六堡茶改善痰濕體質的臨床實驗就表明:試驗者長期堅持飲用六堡茶新茶后,體內腸道嗜膽菌的增殖效果顯著!
這代表著人體內膽汁酸的分泌將大大增加,動物性飲食帶來的心血管風險也會隨之降低,醫(yī)學臨床實驗的結果是黑茶具有解膩效果的最好印證。
因此,冬至適量搭配飲用一些黑茶,可以很好地去除以肉為餡的餃子、湯圓口感上的油膩!但黑茶味濃醇,夜晚最好少飲,以免咖啡堿攝入過多引發(fā)失眠。
搞懂了不同餡料的湯圓、餃子與茶如何搭配,不同茶類沖泡亦有別!比如原料鮮嫩的綠茶高溫悶泡鮮爽喝不到,用玻璃杯沖泡最是省事,蓋碗泡建議降低水溫、快速出湯品飲!
后發(fā)酵的黑茶不怕開水燙,且煮泡悶皆宜。只不過因制作工藝和后期存儲的原因,可能帶有倉味、堆味等,最好提前潤茶一兩道去雜味、醒茶香,更利于茶滋味~
冬至夜慢慢,宜吃家鄉(xiāng)味滿滿的節(jié)日飯,大家更喜歡喝什么茶搭配湯圓餃子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討論哦~
注:文中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參考資料:
[1]《茶與祭葬古今談》,展華(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
[2]《六堡茶改善痰濕質功效評價及基于腸道菌群調節(jié)的祛濕機制研究》(食品工業(yè)科技),侯粲,肖杰,王黎明,陳潔瑜,趙曉山,范怡航,李頌,郝彬秀,應劍,張均偉。《普洱茶記》,阮福(著);
▼點擊下方卡片 發(fā)現更多茶知識
1、
與茶友談茶、喝茶
群內不定時發(fā)紅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