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 OF COMMON
/不寫平庸的故事/
你永遠是故事的主角
文/王芳潔????
編輯/劉宇翔
美團的AI短劇年度報告刷屏了。
這幾天,朋友圈里很多人發,弄得我也忍不住去玩了一下,不過說真的,點開鏈接時還有點緊張,擔心自己被爆改成了《重生之我在短劇里做數字人》。
但是居然沒有,在這部名叫《愛人蝕骨,他卻似風》的短劇里,我確實是主角,卻從未露過面,因為這部片子被設計成了第一視角,伴隨著一句畫外音“小姐別過來,危險“,鏡頭由遠拉近,仿佛我本人走到了男演員的面前。
當然,劇情發展到這里,看起來也不過是導演的一些小巧思。但下一秒,男二號居然準確地說出了我在2024年的總消費金額,口條流暢自然,一點“塑料感”都沒有,顯然這是AI的能力。
我一開始被這種有趣的內容形式吸引,然后逐漸又被那些被整理過的“回憶殺”所感動,連發了三條朋友圈。
我還發現,和自己一樣的朋友不在少數,無論是朋友圈,還是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年度報告,那些被特意截頻發出來的圖片,就是每一個共情點。有人在看完年度報告后說——
“偶爾的回憶,能激勵我們更勇敢地往前走。”
顯然,她共情了,走心了。
都說成功的市場營銷是有共情力,所有品牌、每一次策劃案,都在追求打動更多的用戶,實現最大范圍的共情。但現實卻是,人們可能偶爾會因共同記憶產生一個公約數,但那不會是所有人,畢竟,人和人本來就不一樣。
但現在看來,隨著AI時代的到來,這個行業的玩法迎來了迭代——
每個人的經歷、喜好都能得到尊重,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劇情”,然后與平臺建立更深的共情,這應該是美團這份年度報告的價值。
01
刷了一部之后,我開始上頭,把美團 AI 短劇年度報告的六部劇本全刷了一遍,感覺這就是——
一個人的劇本殺,短劇RPG。
看來這次美團總算開了風氣之先,低調蓄力已久的內容化,終于實現了彎道超車。以前大家普遍覺得短劇+AI,主要場景是文生視頻,需要這種能力的基本都是up主,但其實,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利用AI實現內容RPG,更有吸引力。
比方說,我發現,每個本子的特點還都不一樣,在《穿越后,三位仙尊要我寵》,仙友知道我在美團的注冊時間是3531天;在《世界財富縮水億萬倍,大佬竟是我自己》中,商業競爭對手居然知道我最喜歡的餐廳是胡大,一年能在美團點好多次。
這哪里還是脫離現實的爽劇,明明就是我真實的人生劇本:外賣、零售、到店、到家,有時深夜買藥,有時出門酒旅。
很多事情,要不是這份年度報告,我都全然忽視了。
原來這一年,我真的給家里做了很多很多頓飯,超市百貨的賬單居然超過了外賣,我真的辛苦了;這一年,我還是喜歡喝點小酒,美團記得,我買過最貴的一次零售商品,是一瓶茅臺,我也沒忘了讓自己高興。
還是這一年,我努力減肥,但收效甚微,美團也給我找到原因了。原來開年的時候,我明明打算的挺好,第一次點的外賣,就是輕食店的全麥面包。但也是1月,我攝入了全年最多的熱量,竟然有26680大卡。到了夏天,我大概是放棄治療了,連續點過29份小龍蝦。
這一年,我最長的備注,是告訴騎手,給孩子的外賣放在輔導班門外的桌子上,下課后連軸轉的她,也辛苦了。
原來這些事情,還有人替我記著。不記得有多久了,我們是互聯網世界的粒子,曾經被叫作用戶、DAU、MAU,后來又被叫做流量。平臺運營我們,用一個個池子把我們批量圈起來,又用一個個漏斗把我們篩一篩。但那些互聯網平臺似乎忘了,每個用戶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
所以這一次,美團的年度報告實際起到的效果是,讓用戶能感受到,自己的人生軌跡也能如膠片那樣,可以保存。
有人一年點了488杯咖啡、194杯奶茶,顯然他經常開會,還經常替同事叫餐;有的人一年消費超過十萬塊,感嘆“原來做美食測評這么花錢”,她在用心經營自己的事業;還有人看到報告想起來,在沈陽店街頭,買過價值1元的小袋鼠花束,那是她獨自旅行的回憶。
可以說,這是每個人的人生賬單,也是人生劇情,它們由爽劇開頭,歡笑或淚目結尾。只是,深深的話,美團選擇了淺淺地說。正如,一位小紅書博主說,愛的本質是被看見。
那個你下單的美團,送貨的小哥,都是見證者。因為看見,所以了解,因為了解,所以能更好地服務,這應該就是美團想要給所有人描述的價值鏈。
這一點,當用戶在看完報告后,“和小團再聊聊”時感受會更加明顯,在這款名叫wow的智能語聊產品中,數字人小團可以直接提供個性化服務。比方說,點餐建議,要是你喜歡吃燒烤,卻又想減肥,小團這邊建議點健康餐試試呢。
02
16號美團年度報告的H5上線后,很快就引爆了全網,形成了病毒式傳播。當天,#美團年度報告好玩# 、#廣東人到底有多怕辣#等多個話題就登上了微博熱搜。
引爆這個話題詞的是一位廣東網友的分享,他在美團留下的最長備注是:“老板請認真看: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微辣!微微微微微微微微辣!”(我數過,一共19個微,真是強調強調再強調)
這件事讓我想起幾年前,我在一家互聯網公司負責品牌公關業務時,當時業內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短短幾年時間,玩法就全變了。
當然,追求共情這個目標,一直沒變過。正如在《共情營銷》中,ModelPeople總裁克萊爾.布魯克斯的觀點,在VUCA時代,共情是最有效的營銷戰略。
那么要如何共情呢,說起來,方法也很簡單,深入了解消費者的情感和需求,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連接。
所以,那時候,我們都是鉚足了勁去尋找用戶身上的最大公約數,然后用這種共性去啟動連接。比較典型的成功案例是B站的《后浪》,它夯實了平臺在Z時代群體中的心智。
《后浪》火了之后,大量平臺都開始學,包括我當時也做過一些類似的策劃,回頭來看,大部分不算成功,讓公司交了不少“學費”。
很多事情知易行難,都知道要去和用戶共情,但真去點用戶心里的那朵小火苗,又很難。
因為在很多平臺上,用戶是沒有典型畫像的,即使有,蕓蕓眾生,也不會是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尤其像今天的美團,DAU峰值已經達到了9億,幾乎覆蓋了中國的全部區域和年齡代際,你說他們有什么共性呢?如果有,大概也只有一條:大家都是網民,都要點外賣、買東西。
于是,用一個營銷策劃讓所有用戶共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命題。坦白說,這個結論,曾經是我給每個啞炮了的策劃找的托詞。
說真的,當今天看到那么多人,各種各樣,都在分享自己的年度報告,我多少有點遺憾——
原來新的技術、新的內容形式可以和品牌產生這么大的化學反應,讓共情以更原子化的方式發生,平臺可以通過 AI 讓每個人成為主角,以最個性化的方式與之深深連接。
而我錯過了這個新玩法。
雖說共情與共識不同,但當平臺與用戶的連接更深了,共識往往會自然發生。正如網友們感受到的那樣,美團記得你,知道你最愛吃的是一家店的燒烤,全年叫了160多次;美團還懂你,你是一個I人,所以最多的備注是“放門口,別打電話!”;美團也關心你,記得你有天深夜還叫了送藥。
用 AI,借角色之口,以歡樂的劇情說出來時,在這部劇里,你不用被別人代表,不必為別人喝彩,你就是唯一的主角。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特的,都是自己人生的大男主大女主,每個人的年度賬單也是獨特的,每份賬單都是自己人生的年輪。以短劇+AI的形式,個性化定制的美團2024年度報告,讓每個人都在年末,過了一把短劇主角癮,也讓美團找到了AI應用和短劇跨界的新場景,讓內容和產品融為一體。
的確,美團官方在年度報告的相關視頻中說過一句話,挺打動我的——
生活沒有既定的劇本,但你永遠是故事的主角。
由于公號改版,為了您和最話的再次見面
請關注賬號,點亮星標
它把Adobe拉下神壇???
養成“中國山姆”
他向美國醫療保險體系開了三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