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2 月 7 日敘利亞前總統巴沙爾前往俄羅斯,敘利亞政權更迭已過去半月有余。面對盟友如此變故,伊朗近期發聲表態。
伊朗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艾哈邁迪安在接受采訪時稱,盡管親密盟友巴沙爾已下臺,伊朗政府卻對多年來在敘利亞投入的資金與付出的代價毫無悔意。這些投入旨在維護伊朗國家安全,且已然達成既定目標。他著重強調,若當初伊朗不支持敘利亞,放任極端組織 “IS” 肆虐或是任由巴沙爾過早倒臺,如今伊朗恐需耗費十倍代價在國內應對亂局。從時間維度考量,伊朗無疑是這場博弈的贏家,也成功打亂美國在中東的布局。
回溯過往,美國國會研究辦公室與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曾就 2011 年至 2023 年伊朗對敘利亞投資展開調查,結果顯示這十余年間,伊朗投入敘利亞的資金或多達百億美元。
軍事層面,伊朗先后派遣革命衛隊軍事顧問,于拉塔基亞修筑后勤中心,配套倉庫與地下武器儲存設施,此項投入逼近 10 億美元。經濟領域,為強化什葉派在敘利亞影響力,伊朗助力巴沙爾修繕什葉派場所,花費約 20 億美元。基建方面,伊朗同樣慷慨解囊,阿勒頗重建掏出 15 億,修復塔爾圖斯港投入 12 億,重修大馬士革聯通多地的主要高速公路花費 5 億,若算上其他零散項目,百億美元恐怕只是保守估值。
然而,隨著巴沙爾政權垮臺,伊朗巨額投資似付諸東流。當下敘利亞臨時政府各派別,如南方軍、自由軍等,多遭受過前政府軍鎮壓,自然無意維護伊朗經濟利益。再者,伊朗修繕什葉派場所之舉,與遜尼派占主導的敘利亞國情相悖,引得地方與部落勢力反感,合作意愿低迷。
百億美元換得伊朗外部 12 年穩定,究竟值不值?伊朗高官堅稱劃算,可民眾心中自有定奪。伊朗在敘投資失利警示我們,面對地區沖突頻發、局勢不穩的國家,投資重建必須慎之又慎,全面權衡風險收益,方能避免重蹈覆轍,免遭投資受損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