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聯合國多邊制裁與美國單邊制裁的雙重壓力,讓朝鮮對外貿易遭受重創,多數外貿渠道被迫關停,在國際上陷入孤立境地。此時,與朝鮮僅一江之隔的中國,成為其關鍵的貿易依靠,近乎唯一的貿易伙伴。
12 月 20 日,韓國政府統計廳發布 “2024 朝鮮指標” 報告。數據顯示,2023 年朝鮮名義 GDP 約合人民幣 2025 億元,較上一年增長 3.1%,終結三連跌,不過與韓國相比,仍有 60 倍差距。貿易方面,2023 年朝鮮外貿總額 27.7 億美元,出口 3.3 億美元、進口 24.4 億美元,中國作為最大貿易伙伴,占比高達 98.3%。這意味著,朝鮮不受制裁的生活必需品基本源自中國,一旦中國口岸封閉,朝鮮外貿將陷入絕境。
回溯到 2006 年,朝鮮首次核試驗后,為防核擴散與軍備競賽,聯合國開啟六輪制裁。起初,制裁針對涉核高層,范圍限于軍品、奢侈品進口;后拓展至武器禁運、軍用原材料禁運,阻止核試驗物資流入。可朝鮮核試驗腳步未停,制裁持續升級,沖擊朝鮮財政收入,諸如限制貨幣國際流通、禁止礦產換匯,還阻斷食品、海鮮等出口,嚴禁民眾海外務工。
即便制裁嚴苛,朝鮮仍努力創匯。出口假發、鞋帽等非禁輕工業品,還有藝術品加工售賣,每年創收近 2 億美元。這些外匯用于從中國采購物資改善民生,也購置初級原材料,加工后經中國出口賺加工費。
朝鮮選擇核試驗之路,固然要直面諸多后果,只是最終承受重壓的,是朝鮮的普通民眾。制裁之下,朝鮮艱難求生,未來走向仍充滿變數,國際社會也應審慎看待,尋求更妥善解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