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的“數九”,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個“九”,民間有“冷在三九”的說法。
老鎮江人有個慣例,每到冬至,都會跑到菜場上買只老母雞,回家煨煨燉上一鍋老母雞湯。
虛了,就弄只雞子篤湯,這是鎮江人(特別是女性)進補的方法,老一輩人傳下來的。
我的鄰居杜老師,當年疫情中招后,一直體虛,咬牙扶車到菜市場買雞,一天一只,配上紅棗黃芪,每天用砂鍋篤一鍋,一連兩個多月,終于把身體調理好。
冬天更是要進補的時節,按民間說法,在冬至這天喝的雞湯,可以補上一年,把一年來的虛全補上了。
當然,還有更補的。寧鎮一帶,有“進九吃雞”的習慣,民間有著“一‘九’一只雞”的習俗。后來問過一些朋友,說揚州、泰州也有這樣的風俗,看來“藥補”不如“食補”,是大家的共識。
今天跟大家來談談怎么吃雞更補。
01
燉老母雞湯,這個一般是老母親的活。只有媽媽愿意忙半天,不喊苦不喊累,燉好湯后,看著家人喝了一碗又一碗,心里都是幸福。
現在食材一般都是菜場里清理干凈后帶回家來,老母雞拿回家再稍稍清洗后泡水兩三遍,漂清爽雞肉的血沫。這時候將蔥、姜切大片,紅棗洗凈,和老母雞一起放入砂鍋內,一次性的加滿清水,大火煮開,然后轉最小火,慢慢煲燉兩個小時左右。
鍋里的湯保持微微沸騰的狀態,但蓋著鍋蓋,壓著不能外溢。這樣既不能揮發過多的水份,湯的質量也能慢慢煲煮的越發醇厚。
到鍋中香味四溢,雞肉用一根筷子輕輕就能穿透的時候,放入枸杞,蓋上蓋子,小火繼續煲燉半小時左右,一鍋美味的雞湯大功告成。
有人說,配雞湯的最高級食材是冬蟲夏草。
但鎮江這邊的句容,人們找到了冬蟲夏草的替代品,發明出一道“王牌”菜——金蟬花老母雞湯。
金蟬花是什么呢?
原來句容茅山山脈的九龍山,山里的竹林中會長出一種特別的花。說是花,實際上是泥土之下,苦竹蟬的幼體被真菌寄生并長出花狀的菌體,這就是金蟬花。
金蟬花和冬蟲夏草一樣,是蟲菌復合體,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到了冬天,句容人就會到天王鎮買一只本地竹林散養老母雞,去毛并沖洗干凈。將整只雞放入砂鍋,加入冷水漫過整只雞。大火煮半小時后,再放入適量的姜、白酒等佐料去味,再加少許開水慢火燉半小時左右。
然后拿20枚新鮮的金蟬花,洗去泥土,剝去外層白色的菌皮,放入雞湯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繼續小火燉半小時。
這樣營養豐富、滋味濃郁,鮮美甘淳的金蟬花燉老母雞湯就制作完成了。
喝這樣的雞湯,心靈都會被溫暖到。
這道菜現在被評為江蘇的十佳鄉村名菜。
用這樣的雞湯下面,人間美味。
02
現在燒制一鍋美味的雞湯,不像過去那么復雜,很多人家用電磁爐就可以做出一鍋鄉村好雞湯。
吃法有點像南方的“清水火鍋”,只不過更居家便捷一些。
善于烹飪的主婦,會調好一鍋清湯,近于清水的湯底看上去非常清爽,有了湯底,燒制起來會特別方便。
把準備好剁成塊的雞肉,和青菜、鴨血、平菇等素菜的放入鍋里,電磁爐上加熱個一刻鐘左右,就可以吃了。
從鍋里夾出雞肉來,雞肉的質感很有彈性,肉質完全不柴,牙齒與筷子配合輕輕一撕就能將肉從骨頭上分離下來,滋味鮮嫩,自帶一股清香。
雞塊涮一涮后,嘗了個味后,就可以盛一碗湯,體驗獨有的雞湯鮮。
雖然雞肉加煮了那么多的菜,但淡綠色的湯底仍然清澈,入口之后,雞肉與蔬菜的味道結合成一股清新的氣質流進了腸胃。
雞肉和雞湯是高潮,渾身毛孔舒坦得張開后,再加湯加菜。
這時候可以加葷菜了,將肉滑、魚片、各種食材按滋味由淺至濃的遞進順序依次下入鍋中,調整火候。
然后,鍋滾之后再把煮好的食材放入碟中,用調味的熟油生抽蔥姜汁蘸一下。
不同的食材雖然口感各不相同,但吃完所有食物放下筷子后,“鮮”成了記憶中這鍋湯的最佳注解。
有句鎮江老話:“冬至補一補,來年打老虎” 。
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于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所以冬天喝雞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和家人一起,圍在桌邊喝上這一口雞湯,
全家圍在一起,每人喝上幾大碗,喝得渾身冒汗,喝得其樂融融。
暖暖的,就是家的味道。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