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者有意
聽者有心
前天,哈薩克國際通訊社連發12條微博,全面介紹該國如何「讓女大學生老老實實,服服帖帖生孩子」的經驗。
當然,也可是說是奪命連環自救。
此事緣起上月底,哈薩克斯坦國務顧問葉爾蘭·卡林受邀到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就哈國人口政策改革進行經驗分享。
在互動環節,人大蒼髯老教授王憲舉問了個天問:哈薩克斯坦是如何做到女大學生畢業以后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她們怎么能夠這么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帖帖的就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同從蘇聯時代走來,都有過先計劃生育、再生育不足的困擾,我本以為他們會傳授一些經驗,豈料卡林嚴肅回應:「我們不會強迫女性生孩子的。」
「我們尊重女性自由生育的權利,生育率高從不是我們要求她們生孩子的。」
一個我們不大看得上眼的草原國家蕞爾小邦,竟然也跟歐美一樣講什么自由生育?
完全不把我們當自己人啊!
感覺從蘇聯時代走來的蒼髯老教授有些錯付青春。
但我感覺錯了,從后來的一系列表現看,這個問題顯然是事先安排好的。
主持人、院長王文首先表示:「我相信我們的同學們也打算一畢業就結婚。」
而且,無視哈方的「反駁」,當晚人大重陽大膽發文《當這位高官說有6個孩子時,在場都會心大笑》。
對這個問題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而且,人大官方號也發了!
熟悉我國情況的人都知道,如果這個問題是隨機的或者不符組織意圖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會場上;或者哪怕出現了意外發生了,也不可能出現在報道中。
這說明什么?這個議程就是有意設置的!甚至結論,都是事先確認過的,可見他們的意圖是何等的堅定不移!
但這個世界上,中年男人可以隨便欺凌,惟有女性和老人、孩子是不可隨意折辱的,人大重陽犯了眾怒,不得不刪改報道。
但話題骨架仍在,可見他們對這個話題的執著。
可能哈薩克人也發現自己被「利用」了,如夢初醒,迅速采取行動,毫不拖泥帶水。
發現力道不夠,前天連發12帖!
我看到不少人撰文,將此歸結為文明程度之別。
但一看到王憲舉旁邊兩位男士的笑臉,我突然明白了:這不是一次意外翻車,而是有意為之!
這不是尷尬的笑,而是會意的笑、諱莫如深的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是個人都知道,在我們這樣的國家,無論在哪個場合,所有話都是說給領導聽的!
領導想聽什么,就引導嘉賓說什么。哪怕被打臉,那也是勇敢亮劍。
這不是蠢,而是大聰明!
這也是為什么人家可以在大舞臺上長袖善舞談笑風生,而我們只能在小單位營營茍茍動輒得咎的原因!
聽說過一位全國典型人物的故事。在面向全國的一場演講中,「擅自」改動了最高機構審定過的演講稿,加進了本單位一把手的光榮事跡,讓單位一把手在全國同行面前狠狠地亮了個相。
他太知道,其他都是虛名,只有自己的頂頭上司,才是能夠給自己實實在在利益的人。因此,寧可得罪上面,也要取悅直接領導。
果然,回來后又是升職又是破格升職稱,一切水到渠成。
這也驗證了另一句話:外交是內政的延續。
如何讓女大學生老老實實,服服帖帖生孩子,這是領導關心的話題,教授知道,研究院知道,人大當然也知道,所以才有那么多騷操作。
說白了,這話既不是講給外人聽的,更不是講給我們聽的,而是說給上面聽的。
我們反應這么激烈,他們根本不在意。
在他們眼里,這關我們什么事呢?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許多成功者,其祖輩要么是讀書人、紳士,要么是企業家地主。
或有平民家庭出一雄杰,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舉凡發達國家,學生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為的是真正認識自己。
人是意義的動物,講述關于我們的世界、關系和自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