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2025年3月23日,由大同市博物館、內蒙古博物院、洛陽博物館、呼倫貝爾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館聯合策劃的“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展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館展出。
展覽介紹了拓跋鮮卑從山林走向草原,再進入中原的歷程。展覽精選了160余件(套)文物,整個展覽通過“拓跋肇始”“平城隆業”“洛邑重輝”三個部分來描繪拓跋鮮卑人在不同階段的文明與文化特征。
拓跋肇始:拓跋鮮卑,從茫茫大興安嶺的嘎仙洞出發,一步步融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大潮之中。巍巍興安,滾滾呼倫茫茫敕勒,拓跋鮮卑族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從森林到草原,譜寫了一曲頑強奮進的民族史詩。他們在諸多民族中幾經輾轉,最終脫穎而出,屹立草原。拓跋鮮卑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雄心,完成了由部族向國家的轉變。
平城隆業:大同,北魏時稱平城。自道武帝天興元年(398)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作為北魏王朝的國都近一個世紀。近百年的時間里北魏社會發生了重要轉型統治者一方面仿效中原傳統制度,以皇權和官僚系統取代了部落聯盟首領的推舉制,逐步建立起封建國家機制另一方面通過戰爭遷徙大量人口充實京地區,筑城池修苑囿、發展生產,黃河流域迎來了較長時間的穩定和發展時期。北魏統治者憑借強大的武力維護了西域道路的暢通,保障了商貿往來,為平城經濟文化、社會風尚注入了新的活力。
洛邑重輝: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將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掀起了規模巨大的漢化運動,推動了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開創了北魏洛陽時代。據《洛陽伽藍記》記載,當時的洛陽是國際一流的大都會,西域百國千城莫不歡附,商胡販客眾多,天下之貨悉備,一派繁榮昌盛景象。
“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展自2018年開展以來,在國際與國內多個城市進行巡展,向大家系統展示拓跋鮮卑的發展歷程,加深大眾對中華文明向心力及多元一體文明的認知,展現北魏時期繁榮開放、中西融匯的絲路盛景和歷史文化。
期待各位游客踏上這場穿越歷史、領略拓跋鮮卑歷史文化的旅程。
來源:大同市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