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前幾天,四川成都某中學食堂的1張照片流出,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照片上顯示,這所學校的食堂里,居然設置了專門的“學霸就餐區”。
吃飯用的是精致高端的木質飯盒,每人還能分配到一碗瓦罐湯和一個橙子。
到了飯點,這些學霸精英們雖然和其他普通學生坐在同一條長桌上用餐,但飯菜豪華程度明顯不同。
“學霸就餐區”這幾個醒目的大字,仿佛為他們鍍上了一層光環,彰顯著等級的森嚴。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看不慣學校區別對待學生,吃個飯也分三六九等:
“我感覺這就是校園歧視!”
“婆羅門的風還是吹到了象牙塔。”
“建議老師也搞個優秀教師區,普通教師區,最差教師區,這樣也可以激勵老師。”
也有很多人覺得這種激勵方式本質和發獎狀、獎學金一樣,沒什么問題:
“我覺得挺好,憑本事吃飯。”
“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輿論發酵后,學校的工作人員出來解釋說:
“那個是他們月考中單科第一、年級班級第一,還有進步第一名,他們獲獎的獎勵,平時不這樣。
今天是他們表彰了,我們表彰每次都會給每個年級的一次獎勵,給一個學校的文創、一次免費的餐食。”
后續也發布了情況說明,認識到這種激勵方式思慮不周全,已經整改取消了。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浙大獎學金”事件,和學霸就餐區有異曲同工之處。
浙江大學官方發布了一篇名為《24/67656,他們拿下浙大最高層次獎學金》的文章,卻被很多學生聯合抵制了。
為了造神而不顧廣大普通同學的感受,傲慢地把67656名學子當成分母,否定他們的價值。
就好像這6萬余人,都是優績主義下的失敗者,只是這24位獲獎同學的襯托。
哲學家叔本華說得好:“贊美一個人,就是在變相貶低另一個人。”
當“學霸就餐區”、“普通學生當分母”這種宣傳方式成為常態,那些成績沒那么優秀的學生,會不會日益被焦慮裹挾著,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
你會看到當下社會,“唯成績論”、“優績至上”的理念,就像天羅地網一樣,輻射著所有人。
年輕人不斷接受著分類、篩選、排名,勝出者不敢松懈,失敗者則蒙受著社會羞辱。
在這種壓力下,教育的軍備競賽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學生和家長們越來越卷,沒有一刻不焦慮。
比如有7年級的學生,因為凌晨12:30還做不完作業,在書桌前崩潰痛哭。
家長反映,每天都要做到這個時候,根本做不完,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有人在地鐵目睹了這樣一幕:家長帶孩子坐車,還隨身攜帶著便攜桌子。
讓她坐車的時候也不能閑著,必須在桌子上看書、做功課。
另一位小學生更是裝備齊全,在地鐵上寫作業,桌子、板凳、護眼燈一應俱全。
有家長甚至認為,學習比自家孩子的命還重要。
有孩子生病剛好一點,家長就迫不及待地讓她今晚寫一篇關于生病的所感所想。
有孩子想到患癌去世的爺爺而痛哭,媽媽卻說,現在想爺爺都是假的,好好學習才是真的想爺爺。
有人分享說,她那在河北上高一的表妹,已經超過三周沒洗澡了,甚至初三的時候就開始過這種日子了。
真實的高中生,根本不像青春校園偶像劇中刻畫的那樣,而是彌漫著一種淡淡的死感:
因長期睡眠不足和學習壓力,導致面如土色、雙眼無神,唱著唱著倒下去一個也毫不奇怪。
而內卷的風氣并不是中學生、高中生的專屬,已經蔓延到了小學、幼兒園。
比如北京海淀區的小學生,即使在假期,也要每天嚴格執行著緊湊的學習安排:
上午學寫字編程口語,下午跳繩游泳打球。
他們的日程安排表,堪比日理萬機的世界500強CEO,以分鐘為單位計時,從早到晚不能停歇。
上海的高端幼兒園則更是到了Next level,從中班就開始選拔孩子進理科班,還提供一周7天的全寄宿托管。
幼兒園的周末輔導班,上的內容包括托福、雅思、袋鼠數學,所有班級都要經過入學測試。
在這種越來越卷的風氣下,患上心理疾病的孩子層出不窮。
北京的兒童醫院里,甚至衍生出了:“拒絕上學普通門診”、“學習困難普通門診”......
你說這些家長、孩子,敢停歇嗎?能停歇嗎?
家長圈里,有個“劇場效應”:
就好像電影院里的觀眾,前排站起來,后排也不得不一個個都站著,否則就看不到了。
別的家長瘋狂給孩子報補習班、督促孩子內卷,自家如果不跟著,就會“落后挨打”。
每個人都像極了那個在跑步機上不停奔跑的人,雖然一直努力向前,卻始終沒法真正到達那個可以輕松自在的“終點”。
如同美國社會學家邁克爾·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中所說:
“基礎教育中的激烈競爭讓優勝者付出了極為殘酷的代價,優勝者身心俱疲,被篩選掉的人則蒙受羞辱,陷入沮喪和無力。”
在優績至上的社會里其實根本沒有贏家,無論強者還是弱者,都被劇烈地傷害著。
多少人即使長大后,仍經常在午夜夢回時,做過關于高考的噩夢。
“成績不好就會完蛋”的觀念,已經深深地印刻在無數東亞學子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優績主義讓每個人都不斷向優秀靠攏,優秀的定義卻狹隘又單一。
不是每個人都注定要成為行業的頂尖精英,不是每個人都能站在聚光等下接受眾人的喝彩。
一個真正有愛的社會應該是,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領域里閃閃發光:
就像有人發出了這樣的感慨:“親愛的爸爸媽媽!謝謝你們沒有職業歧視,沒有刻板印象。
我已經學上了我最喜歡的專業,我會努力烤出世界上最香最甜的小面包。”
評論區里,好多人都分享了自己所熱愛的職業:
有寵物殯葬師,把每個小動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送它們最后一程;
有鄉村教師,在高原上好好地守護小朋友的童年;
有人爭取把香菜種滿各個角落,讓大家都有火鍋涮......
是啊,如果每個人都考公考研,誰來烤美味蛋撻呢?
生活是沿途充滿美景的旅程,而不是一場只有優勝者才能抵達終點的競賽。
坐不上“學霸就餐區”又如何,拿不到最高層次獎學金也沒關系。
花草樹木都有自己的時節,秋菊不該拿去陪襯春天的海棠。
親愛的朋友,我祝你的人生永遠柳暗花明。
共勉。
來源: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