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洞見先生。
在國際社會的多元格局中,不同國家的生育情況反映出各自獨特的社會、文化、經濟和政策因素。
哈薩克斯坦,這個中亞的富國,在生育方面呈現出與中國部分人觀念截然不同的景象。哈薩克斯坦人均GDP達1.33萬美元,在中亞算是富國,過去10年人口增加約300萬,婦女生育意愿較高,這一現象背后有著多方面的支撐因素。
該國利用石油天然氣收入成立國家基金,新生小孩都有賬戶得到分紅,這為解決孩子未來的住房、教育等問題提供了經濟保障。同時,哈薩克婦女積極參政,擁有了保護自己和兒童權益的法律。
這表明,一個國家在生育政策上的成功并非是簡單的強制,而是從經濟激勵、權益保障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然而,這一現象在中國卻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反思,焦點集中在中國人民大學 - 圣彼德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憲舉在交流活動中的提問上:
“我們國家現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結婚,不要小孩,家長也好,領導也好,你動員她,勸她,她不聽。
所以,我就奇怪,哈薩克斯坦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你們在政策上、措施上、優惠待遇等等方面,甚至我聽說女大學生畢業以后就生孩子,一個一個地生。
她們怎么能夠這么相信你們的話,老老實實的,服服帖帖的就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謝謝你!”
他提出“如何讓女大學生老老實實、服服帖帖地生孩子”這樣的觀念,在當代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語境下顯得格格不入。
“不老實”顯然是一個明確的負面價值判斷,這不用多說。
這種觀念背后其實隱藏著深刻的社會和文化矛盾。
在中國,生育率下降是多種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現代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每天996的工作模式讓他們疲憊不堪,性生活都成了一種奢望,更遑論生育孩子。
這是一種現實的無奈,而非所謂的“不愿意結婚,不想要小孩”的主觀故意。
王憲舉的提問暗示著一種將生育視為女性天職且必須服從的傳統觀念,這種觀念忽略了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自主權利。
他所使用的“老老實實、服服帖帖”這樣的表述,不僅是對女性的一種物化,更是反映出一種權力意識的錯位。
在他的觀念里,女性似乎應該是生育工具,按照某種既定的社會模式去生育子女。這種觀念在封建時期或許有一定的市場,但在現代社會是完全不可取的。
從現場提問到審稿發布,無人察覺問題所在,全場“會心一笑”,這反映出這種傳統觀念在社會意識層面還有一定的殘留影響。
而他在被聲討后的沉默,也顯示出這種落后觀念在面對現代社會價值批判時的無力。
進一步深入思考,生育焦慮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從宏觀角度看,生育率下降并不必然導致經濟大蕭條,人類社會的發展模式是多元的,未來的社會結構也許并不需要像現在這樣龐大的人口規模。
但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中,尤其是以資本為核心的經濟模式下,新生兒被部分人視為一種資源,是鐮刀收割韭菜的對象。
這種將人口簡單視為資源的觀念,與現代社會尊重人權、以人為本的理念背道而馳。
王憲舉自身的經歷或許也影響了他對生育問題的看法。他享受著時代的紅利,退休金優厚,與年輕人在996重壓下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他在沒有深刻理解現代年輕人困境的情況下,輕易地對生育觀念進行評判,這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讓人不解的是,像王憲舉這樣的專家,不給鐮刀提點意見、讓年輕人減負擔也就罷了,自己嘴里已經塞滿了,還不甘心,還在一旁吧唧嘴。
真想一巴掌抽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