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線建設是我國特殊時期的一次工業大遷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對于工人、學生和部分退伍軍人等三線人來說,從此遠離大城市,過上隱姓埋名的田園生活,對于大山中的農民,短時間內,電通了,路通了,一棟棟樓房悄然升起,原本荒郊野外的大山溝,幾年時間就成了繁華的城鎮。
南召縣地理位置比較特殊,也是三線建設的受益者,被規劃為光學儀器生產基地,轄區內有國營358廠、國營378廠、國營508廠和國營548廠四家三線廠,而國營548廠,也就是國營中原機械廠位于南陽市南召縣四棵樹鄉,地處伏牛山脈東部南麓,緊鄰五朵山風景區,距離總裝廠國營358廠不遠,只有30公里的路程。
作為國營358廠的配套廠,雖然同樣隸屬于五機部,國營548廠修建的時間稍微晚一點,始建于1966年,由當時山西柴油機廠負責援建,主要負責承擔光學儀器的壓鑄件和機加工業務,任務重,規模也大,廠區占地面積2000畝,高峰時期員工家屬上萬人。
不同于現在,三線廠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愛廠如家”,簡單點說“廠就是家,家就是廠”,工廠建設得就像家一樣,除了家屬樓,俱樂部、電影院、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無論是低矮的小平房,還是磚混結構的家屬樓,以及高大雄偉的俱樂部等,都是紅磚紅瓦,矗立在伏牛山脈山腳下,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上世紀80年代初期,隨著國際形勢的緩和,三線建設宣告結束,隨著軍品任務減少,國營548廠為了生存,不得不轉向生產民品,別說,效果還不錯,生產的中原電梯還是十大名牌電梯之一,盡管如此,廠區位置實在太偏僻,為了發展,1992年不得不搬遷到南陽市,從此,南召縣的廠房就成了工業遺址。
時至今日,國營548廠搬離南召30多年,廠區成了廢棄的工業遺址,早已人去樓空,不但廠區聽不見機器的轟鳴聲音,生活區也不見職工的身影。最悲慘的還是遺留下來的老建筑,雖然依然是紅磚紅瓦,但門窗盡失,還有那些可憐的院落,沒有人類的干擾,雜草叢生,有些荒涼。
三線廠是特殊時期國家重要的戰略部署,也是出于對國際形勢的一種判斷,功過是非縣不評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出于安全的考慮,廠址都很偏僻,安全倒是保證了,但卻造成后期的浪費,國營548廠是這樣,許多三線廠也是如此。這些都是經驗和教訓,據說又在重啟“三線建設”,希望得到借鑒,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