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崎市,一位15歲的中學生盜竊6本漫畫書,店主報警后,學生逃跑,在路過鐵路交道口時,這名學生被火車碾壓,不幸身亡。
在學生死亡后,大量批判書店“不正當應對”“沒必要報警”的傳真紛至沓來,書店不堪如山而來的“殺人者”輿論騷擾,最終閉店,店長承認自己有思慮不周之處。
然而,在事件發生3天后,這名店主也收到了超過1000封鼓勵郵件,認為書店并無過錯。
日本《每日新聞》刊載了一些當時的受訪者信息:“世道變了。為什么注意到被偷了的店會被非難?雖然少年之死很令人難過,但是發現了盜竊這件事并沒什么錯”。在日本版“知乎”OKwave上也有網民表示,在過去的日本,書店100%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直至現在,仍有記得這起事件的觀眾為書店爭個對錯:書店在事件中也是受害者,卻被輿論弄得停業。男孩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承擔惡果?這起事件不過是小概率事件。
在中國也有一起類似的事件,一位車主忘記鎖車門,財物被兩名駕駛摩托車的小偷竊走,在追趕小偷的過程中,摩托突然轉向,車主將小偷撞死。
法院最終宣判車主無罪。
商店抓小偷,失主追小偷,如果單看這兩起事件責任很好判定。
但當“小偷”死亡,法與情的天平就會變得難以平衡。
哪一方是受害者,哪一方又是加害者?
20年后,吉田惠輔將日本川崎市發生的這起竊書悲劇改編為電影,它就是名列《電影旬報》2021年日本年度十佳電影第七位的電影《空白》。
吉田惠輔和知名日影《新聞記者》《從宮本到你》的知名制片人河村光庸合作,將一起意外,上升至社會派電影的高度。
一名受害者,多名加害者,還有從中嗅到“流量密碼”的媒體將水攪渾。
多方在事件輿論中翻轉,父親的復仇之火將所有人卷至痛苦深淵……
“我的女兒不是小偷!”
在川崎事件發生后,中學生的父親因為書店閉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了這樣一段話:“書店能夠閉店真是太好了。每次經過那里心情就會難受,想起自家的孩子在書店里經受怎樣的責難。一定是用盡全力在道歉吧,以那樣悲慘的情形死去,真是令人難受的死法……”
為人父母,養育了15年的愛子死亡,就算兒子曾做錯事,也罪不至死。
在綜藝上,現在還能看到一些藝人吹噓自己年輕時從偷竊中逃脫的經歷。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描寫的底層一家,甚至是以偷竊為生。
這件事的尺度,只要沒有警方的案底,在現實中十分曖昧。
也許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喚起公眾的共情,《空白》切入的角度選擇了當年事件的父親方。這部電影描述了得知唯一一個孩子不幸身亡后,孤獨又憤怒的父親的旅程。
在電影中,日本演員古田新太時隔七年主演,扮演了暴躁陰郁、戾氣十足的漁民添田。
一日,他被通知認領獨生女花音的尸體,當他揭開尸體袋時,女兒沒有了臉,頭骨盡碎。
是誰殺死了女兒,還讓她以這種慘狀死去!
一向冰冷的添田被激發出復仇心,無論是誰,他發誓,要讓肇事者付出和他一樣痛苦的代價,絕不輕易原諒。
然而很快,他接到另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女兒是一名小偷。她偷了超市的一瓶透明指甲油。
女兒壓根不化妝,怎么會是小偷?
添田斬釘截鐵地否認,因為盜竊被撞身亡,這絕不是真相。
女兒肯定是收到了霸凌學生的脅迫。
添田來到學校問責,校長和老師明確表示,在調查了學生后,沒有發現有人霸凌花音。
他們引導添田多關注超市的店長直人,有傳言三年前他曾騷擾女學生。
在事發后,超市已經被大量的騷擾電話淹沒。
店長直人、肇事司機反復向添田道歉,但是道歉在添田眼中什么都不是。
他要的是真相。為什么女兒會被冤枉,她又為什么死在街上?
《空白》講述了一個父親的亡命之旅。但這部電影又不僅僅是講“復仇”,它還揭示了一些日本社會的痼疾。
日本媒體為了播放量惡意剪輯,給新聞中的受訪者編造人設。
在新聞中,道歉的超市店長,成了抓小偷天經地義的“惡人”。
在取材過程中不慎摔倒的女記者,在新聞里搖身一變,成了被添田故意推倒受傷的受害者,考慮上訴。
學校對學生死亡的事件表面關心,內心只希望息事寧人。
孩子們對死亡的同學毫無反應,在日常生活中也對其孤立。
學校也希望老師不要亂說話。曾對學生陰陽怪氣的老師有了一絲懺悔之心,卻迅速被其他老師撲滅。
道歉在電影中反復地發生,反復地提及,甚至到了令人生厭的程度。
現實生活中,每當日本企業發生了什么重大丑聞,一水的謝罪會讓網民戲稱日本是“躬匠大國”。
在聲淚俱下的謝罪會后,如何防范,誰來負責,有沒有實質性的改變?
這些問題都伴隨著“我都道歉了,你還想怎樣”的潛臺詞而消失不見。
這樣的道歉表演、逃避責任,在日本社會可謂屢見不鮮。
添田花音真的是因為盜竊死亡的嗎?是車禍殺害了她,還是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惡意合力殺害了她?
從上帝視角,所有參與事故的人的“客套話”和“真心話”一覽無余,輿論的漩渦就像一場不止息的颶風。
等風暴過后,一切都像是持續鳴聲的忙音,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悔恨、懊惱、空虛、原諒,最后匯集成一片空白。
吉田惠輔:“挖掘人心的鬼才導演”
電影《空白》推出后,被媒體譽為是吉田惠輔導演出道以來“最高的杰作”。
電影劇本獲得日本每日電影獎最佳劇本獎。
吉田惠輔是日本知名導演,只是在日本之外名氣不大。他最新的作品是石原里美產后復出首作《消失的女兒》。早在6年前,石原里美就因喜愛吉田惠輔的作品,向吉田惠輔發出合作邀請。
2021年,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Nippon Cinema Now單元中,吉田惠輔的三部作品《白晝之雨》《藍色》《空白》進行了小規模的展映,將他推薦給海外觀眾。
吉田惠輔的作品早期描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居多,比如《咖啡館的故事》《三角》《麥子小姐》,自《親愛的艾琳》后,吉田惠輔的作品逐漸偏向到日本社會中的諸多問題。
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和自身經歷相關的電影,比如喜愛拳擊的吉田導演,就將這份熱愛放在了《藍色》中。屬實是一位多面的日本導演。
吉田惠輔的作品在日本國內享有很高知名度,在出道后拍攝的十余部作品中,其合作的演員不乏松田龍平、松山研一、木村文乃、柄本時生、室毅、堀北真希、廣瀨愛麗絲、洼田正孝、仲里依紗、麻生久美子這樣知名度高的演員。
盡管吉田惠輔很少參與海外電影節,但中國觀眾對他并非陌生。
《犬猿》《藍色》都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
吉田惠輔的《麥子小姐》作為描寫母親的一部經典電影,也曾在CCTV6電影頻道放映。
說起來,吉田惠輔與中國還是有一份特殊的聯系。他因喜愛成龍的電影,決定成為一名電影導演。
懷抱著這份電影夢,他先在東京視覺藝術學校學習自主電影制作,而后又進入憧憬的塚本晉也導演旗下,為其作品擔任燈光師。
2008年,他拍攝了自己的小說《咖啡館的故事》,而后,吉田惠輔多操刀自己的電影劇本,在日媒口中有“挖掘人心的鬼才導演”之名。
對主人公心理極為細膩的挖掘,是吉田惠輔電影的特色之一。
跟隨《空白》中主人公添田的“怒火”,相信你也可以充分體會到吉田惠輔劇本中的魅力世界。
《空白》
歡喜首映 獨播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