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潮水逆流 唯獨心聲不息
文 | Esther
離2025年也只剩十幾天了,回顧今年,發現自己竟然一條朋友圈都沒有發。
想來像我這樣的人應該不在少數,一是在朋友圈這一“公域”場合表達欲減少了,二是工作忙碌、人太懶惰,想要精致地發個朋友圈,總免不了選圖、p圖、加文字;三的話,相信許多人對外表達的窗口,比起朋友圈,更喜歡在微博、抖音或小紅書吧。
這也是如今人們表達需求的變化。微信朋友圈剛火熱的時候,主打私域場所,分享的生活都是親朋好友、同事老板這一“熟人”圈子,大家喜歡熟人社交;現在,微信朋友圈內的關系似乎變得更“陌生”,從前的熟人社交也逐漸演變成“半熟人社交”甚至是“陌生人社交”,如果每次發朋友圈還要一個個檢查分組、接受靈魂拷問,不如索性不發,減少許多煩心事。
作為越來越忙的打工人,我不發朋友圈很大一個原因是“懶”,堆積的回憶越來越多,每次推脫說下次吧、下次吧,結果“下次”永遠都優先“休息”。觀察朋友圈內的其他人,愛發的也越來越少,來來去去常發的也就那幾個活潑的大學生,大家的頻率也是幾個月一次,不再頻繁,朋友圈從瞬時分享逐漸變為延長分享的PLOG、VLOG。
雖然我不發朋友圈,但我還是會偶爾刷刷朋友圈,看看周圍同齡人過得如何??偨Y下來,也無非幾類:出國留學的一類、研究生的一類、戀愛結婚為一類,再看下去,也別無新穎話題。不過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從小小的朋友圈里關注到周圍人在做什么,還是能避免自己一直局限于所在的小小公司,能知道外面更開闊的世界是如何。
當然,同齡人的朋友圈總免不了攀比,特別是我從小到大都是處優的環境,而自己不上不下,似乎在鳳尾。朋友圈有中傳的、有當機長的、有拿出研究成果的,云云,有時候也會想自己是否需要重新深造,學些感興趣的東西。只是今年面對同齡處境,焦慮不再有,更多的偶爾的感慨,他人的優秀是他人應得的,我的話,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足夠了。
過好自己的生活,說來簡單,卻不是件易事。對比過去幾年,感覺今年的心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和,雖然焦慮不減,內耗還是有所減少了,也不太管家庭瑣事、不渡他人苦厄,煩心事簡直不要減少太多。工作有進步有收獲,生活平靜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愿意為此發電讓內心開心,這是難能可見的一年。
■ 編輯排版|Molly
■ 圖片|來自AI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