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某些“似人非人”的存在時,會產生一種無法言喻的恐懼感,這種現象被稱為「恐怖谷效應」。而「深海恐懼癥」,也是源于類似的心理機制。
想象深海中那些潛伏著的巨大詭異生物,它們的體型遠超人類認知,其散發出的陌生與怪異的氣息,正是引發恐懼的根源所在。
最近,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場以貝殼類海洋生物為主題的展覽。
展覽不僅詳細介紹了各種貝類的生態與特點,還現場展示了精致的模型和標本,豐富的內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打卡。
令人意外的是,展品中還包含了由貝類食材制成的壽司和罐頭等食品展示,讓參觀者深刻體會到這些海洋生物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
當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展館入口處的一尊大王烏賊模型。
這尊1:1復刻出來的大王烏賊模型,幾乎占據了建筑的一側。
它那盤繞在柱子上的巨大觸手,向著周圍綿延開來,仿佛隨時會從黑暗中蘇醒。
據了解,大王烏賊是大型鯨魚的重要捕食目標之一,科學家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在被捕撈的鯨魚胃中,經常能發現大王烏賊的嘴部殘骸。
這也從側面證實了,這種巨大體型的烏賊并非虛構,而是在深海中真實存在的。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位于東京上野公園內,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科學博物館之一。
館內不僅展出宇宙、恐龍、日本生態系統等主題內容,還融入了當前流行的 AI 和 VR 科技,帶來各種新奇的互動體驗。
本次主題展將持續至 2025年3月2日,如果你近期計劃前往日本,別忘了在上野公園打卡去看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