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馮在太原打拼了30多年,人老了, 身體大不如前,不是今天腰疼就是明天腿軟,總是懷疑自己那里有毛病,去醫(yī)院看病是常有的事,但現(xiàn)在的醫(yī)生絕絕的不是“望、聞、問、切”,上來先一通化驗單,病沒看好,錢卻花了一大堆,回頭一想,倒不如故鄉(xiāng)天鎮(zhèn)的“偏方”頂事管用。
譬如:刮痧、挑煩癥!
這兩個偏方實在是太實用了,簡直是“藥”到病處,在過去的六七十年代或更早,農村人窮,看不起病,但凡頭暈目眩、惡心嘔吐、四肢冰涼、身困體乏,總是用“挑煩癥、刮痧、拔火罐”之類的土辦法來治療百病。
刮痧有的刮后背有的刮胳膊,都很見效,操作器械也不復雜,用一枚沒經(jīng)過消毒的一分錢硬幣蘸上半碗涼水,先輕后重噌噌地一通刮下去,先刮去的是泥垢,漸露出皮膚的就是一道一道的血印子,病重者刮痕是暗紫色的,病輕者刮痕是鮮紅色的。
花錢少那就受罪深,刮的時候確實痛苦,男人皮糙肉厚還能咬牙承受得了,遇上個小姑娘細皮嫩肉的比受刑也強不了多少,我小的時候受過一通,那種受折磨程度用語言真的無法形容,即使是硬骨頭六連的戰(zhàn)士一通刮下來恐怕也要叛變革命,可是只要你堅持刮三到四次,定會體輕腦清,病癥頓減還真能上癮。
再來講講“挑煩癥”,此種病明顯癥狀便是高燒感冒,咳嗽的要命。天鎮(zhèn)人把病輕者稱作“霍亂”,重者稱謂“煩癥”,這種辦法普通適用于茶飯不思者。
患者預先需做好遭罪的思想準備,操作者往往是一家的主婦或老輩奶奶,普通手腳利索,英勇果敢,天鎮(zhèn)人無論男女性格直爽,并沒有那么多的“娘娘腔”,即使農村婦女大多數(shù)也敢殺雞宰鴨粗嗓門大喇叭,形象比喻頗似《水滸傳》中蒸人肉包子的母夜叉孫二娘,這里沒有貶低我的鄉(xiāng)親父母之意,倒是他們的形象更真實罷了。
再講“挑煩癥”,主婦們先將患者胳膊挽起袖子,然后用手使勁刷,將血液逼到手掌,再由手掌逼到某個手指,細線逐次縛住指頭,切記縛線的時候要預留一點縫隙,縫隙必須適中,太大血液不能聚集到一起不方便下針,太小容易偏針釓不徹底,說起來也是一項技術活兒,稱作小型手術亦未嘗不可,這樣一針下去黑血迸出,十指扎完,針針連心,這樣連扎幾次,直至血色變清,人們所謂的“霍亂”病情就好轉了。
如果病情嚴重,就得“挑煩癥”了,挑煩癥分“前反”“后反”。
“后反”就是把肛門口的黑血疙瘩用針刺破流血,多用于小兒,血乎漣漣,看著非常恐怖,那個被“挑煩癥”的孩子被幾個大人強行按著,驚恐萬狀,哭的聲嘶力竭,但還真見效果,孩子的病真就日日見好。
記得我的小腳后奶奶“煩癥”挑的特別好,本家大嬸孩子們有個頭疼腦熱總是找她,一來二去,嬸子為了感恩,一顆雞蛋、三把糊糊面、半碗黃糕蘸肉等等隔著院墻就給送了過來,然后逢人便夸奶奶的恩情,幸虧奶奶的“挑煩癥”才救了她家孩子一命。
平民老馮
有想法、有鋒芒、講真話的小人物!
原創(chuàng)不易 關注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