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賈老師您好。請問是什么樣的契機讓您決定以這樣的形式來創作這本《本地生活學:00后女孩給老爸上的十堂文旅課》的呢?
賈云峰:這本書的靈感來源于我與女兒之間日常的交流。她作為一位00后的年輕人,對文化和旅游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與她的對話,我發現年輕一代對于文旅的看法和需求是如此的不同,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于是我就想,為什么不把這些有趣的對話記錄下來,并將它們轉化為一種可以分享的知識呢?
我的女兒為我這位“學生爸爸”精心準備了十堂文旅課,我們打破傳統的旅游觀念,關注居民的真實生活方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價值。這十堂課探討了一系列關于文化和旅游的話題,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了現代文旅行業的發展趨勢。這種設定不僅讓內容更加生動有趣,也體現了本書的一個亮點——代際對話。
沖突到融合是發展必經之路
問:在《本地生活學:00后女孩給老爸上的十堂文旅課》中,代際對話是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文旅行業的挑戰與機遇的?
賈云峰: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文旅策劃工作的人,我通過與女兒的交流,得以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這個行業,看清了現在文旅行業的一些挑戰和機會。
在和我女兒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選擇城市或者旅行地時,考慮的因素特別細。比如說,他們不僅關心房價、物價這些“硬指標”,還看重水果的價格、紫外線指數、方言好不好理解、當地人夠不夠包容等細節。這讓我明白,要吸引年輕人,光有漂亮的景點還不夠,得提供一種全方位的好生活體驗。
我女兒走遍世界,她不會用大道理來說事,而是喜歡講自己的故事,分享她的感受。比如,她會告訴我,一個城市的溫度不僅僅體現在那些光鮮亮麗的地方,像下水道、菜市場這樣的地方也反映了一個城市的良心。這種視角讓我意識到,我們在做文旅策劃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生活的質感,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華麗。
她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點,她說現在很多國際品牌都喜歡從東方文化中找靈感,設計出既有現代感又不失傳統的商品。這啟發我思考,我們自己這么多好東西,為什么不拿出來好好展示呢?每個城市都有獨特的文化和歷史,把這些變成吸引人的賣點,不正好符合現在大家追求個性化的趨勢嗎?
和女兒的對話讓我看到,文旅行業要想做得好,必須緊跟時代的變化,關注年輕人的需求,同時不忘傳承和發揚本土的文化。時代不同了,新一代的想法也跟著變,通過交流,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發展方向。
一本好書不僅是在傳遞信息
問:這本書的名字很有意思,為什么選擇通過“十堂文旅課”的形式來探討文化和旅游話題?這樣的設置對讀者的理解有何影響?
賈云峰:選擇通過“十堂文旅課”的形式來探討文化和旅游話題,主要出于幾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教育性和系統性是關鍵。每一堂課都像是一個小型講座或研討會,專注于特定的主題或概念,如融合、危機、數字化等。這樣的安排使得復雜的話題可以被分解成易于消化的部分,幫助讀者逐步建立起對文旅行業的全面理解。我希望能夠以這種方式,把我在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能從中受益。
其次,互動性和對話感是我特別看重的。書中采用了我和女兒之間的對話形式,這增加了文本的生動性和親切感。不同于單向的知識灌輸,“十堂課”中的討論更像是朋友間的交流,充滿了互動和思想碰撞。我希望這種形式能夠拉近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使他們更容易產生共鳴,并激發他們對于所討論問題的興趣和參與度。
再次,實踐導向的學習體驗也是我們設計這本書時的重要考量之一。每一堂課都是圍繞實際案例展開的,既有理論也有實例分析,比如提到《和平精英》村鎮合作賽、云臺山景區建立產學研基地等具體項目。這讓讀者不僅能了解到最新的發展趨勢,還能夠看到這些理念如何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從而獲得更為直觀的認識。我一直在強調,理論要結合實際,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推動行業發展。
代際視角的結合為本書增添了不少亮點。通過我的策劃經驗與女兒的新鮮眼光相結合,形成了跨時代的對話。年輕一代的觀點為傳統思維注入了活力,而我的經歷則提供了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社會洞察。兩者相輔相成,使得書中的觀點更加全面且富有前瞻性。我覺得這對讀者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因為它展示了不同世代之間如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我希望每堂課后留給讀者的空間去思考和總結,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出疑問并尋找答案。這種自我探索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也培養了批判性思維能力,促使讀者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去。我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在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啟發人們思考,進而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
問:每一堂文旅課是否都對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旅游場景?這些課程設計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賈云峰:每一堂文旅課確實都對應著特定的文化背景或旅游場景。這樣的設計并非偶然,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背后有著明確的邏輯和目的。
文化是內容,旅游是場景。我認為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而這些文化元素構成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有意將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比如,在討論“融合”這一主題時,我們提到了云臺山景區如何結合當地的歷史傳說與現代科技手段,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充滿創新活力的旅游體驗。這不僅展示了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第一,場景化教學更易引起共鳴。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和實地考察,可以讓讀者更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講述“形態”這堂課時,我和女兒探討了成都如何打造城市生活圈,并且具體介紹了安義夜巷這樣一個充滿煙火氣的城市公共空間。這里不僅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成為外地游客感受本地生活的窗口。通過對這類典型場景的剖析,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理論知識,并激發他們對自身所在城市的思考。
第二,問題導向促進深度交流。每一堂課都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這些問題往往來自實際工作中的困惑或者是當前行業面臨的挑戰。以“危機”為例,我們關注到一些曾經輝煌的城市在轉型過程中遇到困難,進而探討如何通過文旅策劃幫助它們重新找回存在感和發展方向。這種基于現實問題的教學方式,使得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實踐需求,同時也鼓勵學員們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形成良性互動。
第三,跨代際對話豐富視角層次。正如前面提到過的,書中的對話形式不僅僅是為了增加趣味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兩代人之間的思想碰撞。我女兒的觀點為傳統思維注入了新鮮血液,她提出的許多建議都是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反映了新一代消費者對于旅游產品和服務的不同期待。比如,在談到數字化賦能時,她強調了平臺經濟的重要性以及短視頻等新媒體的應用潛力。這樣的交流有助于打破固有觀念,拓寬我們的視野,使課程內容更加全面且富有前瞻性。
每一堂文旅課的設計都是為了更好地傳遞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引發讀者對于自身生活環境及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通過文化背景與旅游場景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希望能夠搭建起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理論與實踐、老一輩經驗與年輕一代創意之間的橋梁,共同探索中國文旅行業的無限可能。
回歸生活才是萬變中的不變
問:賈老師提到未來文旅行業將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請問這是否意味著小眾市場將成為主流?城市文旅應該如何調整策略以適應這種轉變,您有什么建議?
賈云峰:未來文旅行業確實將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但這并不意味著小眾市場會完全取代大眾市場成為主流。相反,我認為這更像是一種趨勢的演變——傳統的大規模旅游模式將繼續存在,但與此同時,針對特定群體或興趣愛好的定制化、特色化的旅行體驗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個人意識的覺醒,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崛起,他們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覽,而是追求工作之余心靈的沉浸與放松,以及更經濟、更愜意、更有趣的旅游方式。這些變化促使旅游目的地需要提供更為真實的體驗與多元化需求的滿足。因此,雖然小眾市場不會徹底替代大眾市場,但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并且會在某些方面引領潮流。
對于城市文旅來說,需要更加注重本地生活的獨特性和真實性,讓游客不僅能夠體驗到城市的美麗風景,更能深入感受到這座城市居民的真實生活方式。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與本地生活結合,強化內容創造與故事講述與本地生活結合,利用數字技術提升用戶體驗與本地生活結合,促進跨界合作與資源整合與本地生活結合,打造本地生活+場景與本地生活深度融合,等等。
建立“本地生活+旅游”的新模式,讓城市文旅可以在保持靈活性和創新精神的同時,緊密圍繞本地生活展開,創造出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展現城市的獨特魅力,推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切都回到生活中,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中立于不敗之地。(文:梅慧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