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經(jīng)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面,《說岳全傳》和《呼家將》是聽眾最多的兩部評書
評書《呼家將》里面有一個鞭戟雙絕的萬人敵非常出名。
此人雖然出生于金鞭呼家,但他從小就在王敖老祖跟前習練武藝。
藝成下山以后,他不但在東京力劈兇僧,而且還在北國戰(zhàn)場之上槍挑數(shù)十輛燃燒的萬刃車,認祖歸宗助父兄大破地方連環(huán)殺陣。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很多聽過評書的人都稱贊他是英勇無敵的民族英雄。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其實是北宋王朝的罪人,慘絕人寰的靖康之恥跟他關(guān)系密切。
此人到底是誰?
為什么他小說中的形象會和真實歷史原型差別如此之大呢?
演義小說中金鞭呼家的麒麟子
清代興起的市民文學中,北宋王朝有兩個很出名的將門。
他們一個是“男兒碧血撒疆場,滿門寡婦護社稷”的天波府楊家。
《楊家將》這部小說當中,從金刀楊無敵開始,楊氏一門就一直都在兢兢業(yè)業(yè)的替趙宋王朝守衛(wèi)著邊疆。
為此族中成年男子死傷殆盡,天波府里只留下12位寡婦繼續(xù)為國盡忠。
趙宋官家為了表彰楊氏一族對社稷所作出的犧牲,還親筆御書了“天波楊府”的匾額。
因為楊家的后人臨陣之際都使一桿亮銀槍,因此民間更習慣稱呼他們一門為“銀槍楊家”。
另一個和楊家齊名的將門是鐵鞭王呼延贊一脈。
在演義小說中,從呼延贊之后,呼家也是人才輩出。
其中呼延慶、呼延平、呼延云靈、呼延云飛、呼延灼等都是呼延一脈的優(yōu)秀人才。
和楊家不一樣,呼延家的家傳兵器是水磨鋼鞭,因此上呼延家又被世人稱為“金鞭呼家”。
雖然“楊家將”的名頭要比“呼家將”更加出名,但其實演義小說里面,呼延家在朝堂上的地位是要更加顯赫一些的。
這一切都要從重整呼延家雄風的呼延慶說起。
當時整個呼延家因為龐太師的誣陷被滿門抄斬,只有呼延守用一個人逃了出來。
在逃亡的途中,呼延守用和民間女子王金蓮結(jié)婚,生下了呼延慶。
出于保護呼延家血脈的考慮,父母親并沒有告訴呼延慶他的真實身世,而還給他取了個王二的假名字。
所以小的時候呼延慶并不知道自己是鐵鞭王呼延贊的曾孫。
后來還是他無意間撞破母親于密室中祭奠呼延先祖的事情,這才得知了身世的真相。
為了祭奠先祖,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呼延慶一個人跑到了汴京城雙王府上墳,結(jié)果因為哭聲太大驚動了龐太師安排的守衛(wèi)。
一番爭斗之后,年幼勢薄的呼延慶被困在了汴梁,最后還是在高猛、包拯和寇準等人的幫助下,呼延慶這才逃出了生天。
至此呼延慶的精彩人生拉開了大幕。
在小說的描述中,呼延慶忠肝義膽智勇雙全,只要有他披掛上陣,就沒有打不贏的戰(zhàn)爭。
所以最后他不但讓呼延家的冤屈得以昭雪,本人也被趙宋官家冊封為忠孝王。
在所有清代出現(xiàn)的演義小說里面,呼延慶是名氣最大的,光是以他為主人公的小說和評書就有十多部。
“呼家將”這個美譽,其實也是從呼延慶開始才有的。
可以說,當時在民間呼延慶的風頭一度都要蓋過岳武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現(xiàn)如今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都認為呼延家的這個麒麟兒是真正的名族英雄。
但其實這些小說中除了呼延慶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別的故事九成九都是杜撰出來的。
得到機會的嘴炮外交家
小說里面的忠孝王呼延慶是慈云太子,也就是宋徽宗的顧命將軍,在宋徽宗登基以后壽終正寢。
但真實歷史當中,呼延慶出現(xiàn)的時間卻是在宋徽宗登基以后。
這個呼延慶雖然確實是北宋開國功臣呼延贊的曾孫,但他既不是萬人敵的絕世猛將,也沒有被皇帝封王。
而是一個縮在登州的平海軍指揮使。
北宋朝廷的軍隊除了一直打仗的西軍稍微強一點之外,別的基本上都是烏合之眾。
存在感非常低的海軍更是這些烏合之眾里面的“佼佼者”。
在這樣的軍隊里面擔任指揮使,除了平時吃點空餉,壓榨壓榨過往的商船,其他能做的事情還真的不多。
幸好呼延慶閑的沒事干學習了好幾門外語,這才讓他成為了宋徽宗眼中的專業(yè)人才,得以加入了北宋末年的外交官隊伍。
宋徽宗這個人聰明是真聰明,但他的執(zhí)政理念卻非常的愚蠢天真。
因此當朝堂上有人提出可以“聯(lián)金滅遼”的時候,宋徽宗非常高興,當即就同意了,并且派遣馬政呼延慶等人前去和金國互通友好。
其實當時的遼國早已經(jīng)被崛起的金國壓著打了,亡國也只是時間問題。
這種情況下,大宋真正的敵人應該是實力強大的金國,而不是朝不保夕的遼國。
這一點朝堂里面的聰明人不少看的都很清楚,所以他們并不贊成“聯(lián)金滅遼”。
但大聰明宋徽宗并沒有聽正確的意見,反而堅持己見,一定要讓呼延慶等人出使金國,完成“聯(lián)金滅遼”的大業(yè)。
呼延慶這個人雖然能說會道,但目光短淺,功利心極重。
因此接到皇帝的圣旨以后,他一心想著的都是如何完成宋徽宗交予的任務,好回來升官發(fā)財。
至于遼國滅亡以后大宋會被會被金國吞并掉,他完全沒有考慮。
就這樣,呼延慶和馬政等一行人打著買馬的名頭朝著金國出發(fā)了。
這一次的出行呼延慶等人雖然見到了金主完顏阿骨,但卻并沒有商量出一個可行的方案。
但幸好回來的時候他們帶上了金國的使臣,所以并沒有遭到皇帝的怪罪。
不久之后,皇帝和金國的使臣達成了初步的協(xié)議,于是再次派遣馬政、呼延慶等人前往金國簽訂盟約。
隊伍行至半道的時候,朝堂出現(xiàn)了波瀾,這讓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得到了機會,頂替掉了馬政正使的名頭。
也正是這個意外情況,讓呼延慶成為了北宋朝廷真正的罪人。
一力促成“海上之盟”
金國自完顏阿骨打崛起以后,就非常的狂妄,完全不把遼國和大宋看在眼中。
所以借著北宋使團在半路上停留的借口,各種責難呼延慶。
盡管呼延慶態(tài)度很恭敬的解釋了原因,但最終還還是被金國的人給囚禁了起來。
在被囚禁的半年時間里面呼延慶一行人遭受了不少罪,隨行的人有的甚至被凍掉了手指。
后來在呼延慶的一再請求下,金主總算是把他們放了出來。
可能是因為心中存在著執(zhí)念,不想讓自己等人的罪白受,所以呼延慶擺事實講道理,不斷的游說金主,想要完成自己的使命。
對于金國的人來說,遼國是只手可滅的,所以他們很無所謂。
最后在呼延慶的不懈努力下,占足便宜的金主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
但他們要求北宋朝廷一定要另派使節(jié),而且還要出具國書。
好不容易才完成任務的呼延慶對這一切自然是滿口的答應。
生怕此事再出波瀾,所以脫離了金國軍隊控制以后呼延慶等人都不敢多做休整,晝夜兼程的趕回了大宋境內(nèi)。
回到了宋廷,呼延慶喜極而泣,感慨萬千,這一會他差點就死在了那些蠻夷人手中。
為了保證這一次的盟約可以順利簽訂,呼延慶在朝堂之上舌戰(zhàn)群儒,極力替金國人說著好話。
因為宋徽宗心里面早就有了打算,所以這場辯論最終呼延慶毫無意外的勝出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宋徽宗龍顏大悅。
他重賞呼延慶的同時便迫不及待的讓趙良嗣和王瑰再一次帶著國書出使金國。
已經(jīng)到了摘果子的時候,所以呼延慶沒有能夠繼續(xù)待在使團里,而是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登州水師。
1120年2月的時候,大宋折騰了好幾年制定出的協(xié)議總算是得到了金國人的首肯。
這就是著名的“海上之盟”。
在簽訂完盟約論功行賞的時候,為此事勞心費力的呼延慶并沒有出現(xiàn)在論功行賞的名單當中。
反而是王黼、童貫兩個人被宋徽宗加官進爵。
這當然有宋徽宗任人唯親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因此提出“聯(lián)金滅遼”的人里面就有王黼、童貫兩個大奸臣。
不久之后,宋徽宗就讓童貫用大量的錢財贖在名義上贖回了燕云十六州。
因為趙宋有“收回燕云之地者可以封王”的祖訓,所以童貫也借著此事成為了北宋朝廷的廣陽郡王。
完成了祖宗遺愿讓好大喜功的宋徽宗趙佶非常得意,專門名人撰寫了《復燕云碑》來歌頌自己的功德。
此時正在慶功的大宋君臣并不知道,完顏阿骨打已經(jīng)做好了南下的準備,并公開表示兩三年之內(nèi)他一定要重新奪回燕云之地。
短視造就的靖康恥
在中國歷史上,小勢力之間簽訂盟約對抗強大敵人的事情并不少見。
三國時期蜀吳聯(lián)軍和曹魏的赤壁大戰(zhàn)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乍一看“聯(lián)金滅遼”似乎也是如此,但其實深究就會發(fā)現(xiàn),羸弱的北宋找上金國根本上就不是“連弱抗強”而是“與虎謀皮”自尋死路。
再加上北宋雖然贖回來了燕云十六州,但十六州早就被金人洗劫一空了。
而且,在“海上之盟”簽訂的第六年之后,女真人就悍然撕毀了協(xié)議,開始舉兵南下。
當時的北宋朝廷一來完全沒有準備,二來軍事方面的實力差距太大,所以連戰(zhàn)連敗,很快就讓金國人打到了汴京城下。
汴京作為趙宋的都城防御實力還是很強大的,此時只要宋徽宗命人固守,相信女真人很快就會自己退去。
但已經(jīng)被嚇破了膽的宋徽宗完全方寸大亂,草草的把皇位傳給了兒子以后便躲進了深宮。
要知道臨戰(zhàn)換將都是兵家大忌,更不要說打仗的時候突然換一個皇帝了。
所以宋徽宗祭出了這個騷操作以后,朝堂上的很多大臣都驚呆了。
雖然心里面忍不住想要罵娘,但最后朝廷文武還是硬駕著宋欽宗趙恒登上了皇位。
趙恒也是個軟蛋,登基之后完全不敢得罪金國人,只想著要靠送歲幣換取暫時的和平。
為了向金國人表忠心,他不但下令處死了一個敢于向金人發(fā)射石彈的霹靂炮手,而且還把自己的親妹妹也送進了金國大營。
有如此的皇帝,這個國家想不亡都是不可能的。
就算皇帝已經(jīng)爛透了,但金人圍攻了好幾個月依舊還是拿堅城汴梁一點辦法也沒有。
就在他們準備要退走的時候,北宋朝廷卻又一次秀起了智商的底線。
宰相何栗在毫無辦法之下竟然把希望寄托在了一個名叫郭京的神棍身上,希望他可以利用六甲神兵大破金人。
由于郭京告訴宰相自己施展六甲神兵需要城門大開,所以金人們久攻不下的汴梁城就以這樣可笑的理由被自己人葬送了。
汴梁告破以后,野蠻的金人開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這座有百多萬人口的大城市至此徹底的走向了衰亡。
不但普通百姓命如草芥,趙宋皇室也淪為了金人的奴隸。
據(jù)史書記載,趙佶和趙恒以及他們的皇后都被金人用“牽羊禮”肆意的羞辱。
曾經(jīng)尊貴的帝姬們更是淪為了金人的玩物,大多都被凌辱而亡。
這一切雖然不全是“海上之盟”的鍋,但“聯(lián)金滅遼”確實加速了北宋朝廷走向滅亡。
結(jié)語:
北宋之所以滅亡原因有很多,呼延慶在這里面只是扮演了一個很微乎其微的角色。
但有句話說的很對“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他當年一力主張要和金人簽訂“海上之盟”這個國家級的戰(zhàn)略方針,某種程度上來加速了北宋滅亡的進程。
從這方面來看,說呼延慶是北宋朝廷的罪人一點兒都不過分。
參考文獻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宋·徐夢莘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三十七)——南宋·李燾
頭條百科——呼延慶
《“呼家將”研究》——盧佳佳·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2015.0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