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牽頭申報的“蒙古文古籍文獻數字化保護”項目獲評2024年文化和旅游數字化創新示范優秀案例。本次評審由文化和旅游部組織,全國共有29個項目獲評。本項目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7月16日考察內蒙古大學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加強對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護,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激勵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蒙古文智能信息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組織了以飛龍教授為負責人的創新團隊,攻克了古籍OCR、圖像修復、知識圖譜抽取等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一整套蒙古文古籍數字化系統,建成了一個數字化存儲蒙古文古籍文獻最多、檢索分析智能化程度最高的 “北疆文化古籍資源庫平臺”(網址:)。該平臺包括民族古籍文獻綜合管理、多文種古籍OCR、古籍文獻全文檢索、民族古籍文獻智能分析、民族古籍文獻大數據可視化、古籍文獻圖像修復系統和民族古籍文獻知識圖譜等系統。
該團隊聯合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與成都聯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合作對蒙古文古籍11291卷(冊)共116.3萬張古籍圖像進行了數字化;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選擇129部珍貴古籍文獻進行全文文字數字化;建立了24萬條古籍文獻知識圖譜三元組。
該工作為中華民族古籍文獻的搶救、保護、傳承、開發和利用提供了重要支撐,對北疆文化建設,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弘揚蘊含其中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內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鞏固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 :內蒙古大學新聞網
編輯 :趙井榕 劉穎
責編 :楊磊 張馳 白玥涵
校審 :高嫚聆 白佳璇 安若素
審核 :劉雪峰
終審 :阿茹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