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平淡無奇,咱們聊點有意思的,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正部級單位因為自媒體親自下場撕逼的。
起因是第十批集采后,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報價低至3分錢一片。
一個“藥篩”的公眾號,寫了一篇文章《真的吃不起5毛一片的阿司匹林嗎?》,瞬間引爆全網,文章被刪除后,又寫了一篇:《原研全部放棄國采,你們自己玩!》,大家從題目中就能看出來有多刺激了吧。
尤其是“我們是吃不起5毛錢一批的阿司匹林嗎?還是不配?”這句話非常經典,這種陰陽怪氣迎合了很多噴子的胃口,自然火力全開,完全不看數據,不講邏輯,不容解釋。
比如有個“基本常識”的號,寫了一篇文章《為什么不建議你吃3分錢一片的集采阿司匹林?》,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兩種藥品的劑型與有效成分含量相同,不代表它們的藥效是一樣的。
第二,通過了生物等效性測試,不代表兩種藥的療效就完全一樣
第三,通過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不代表企業生產的藥品一直都按這個標準生產
至此,這個問題就沒有討論的價值了,因為對方一口認定了這個集采中標的阿司匹林肯定有問題,即便是有國家醫保局做擔保,有抽查制度保障也沒用。
我想換個角度聊聊。
可能是影響太大了,醫保局旗下的《中國醫療保險》發了一篇文章《3分錢1片阿司匹林,有什么好奇怪的?》,算是親自下場回應,我把其中一些核心的數據發給大家。
首先,由于合成工藝簡單、原料便宜,阿司匹林的成本本身就不高。在歐美,阿司匹林的單價基本也是以“分”為單位。華創新藥公眾號發表的文章《3分錢一片阿司匹林到底是什么水平?》中提到,在Walgreens用1美分就能買到1片阿司匹林普通片(0.01美元/片);用3美分就能買到1片阿司匹林腸溶片(備注:美國的零售價格,不是集采價)。拜耳的原研藥價格也不貴,9美分1片。因此,國內阿司匹林的價格屬于“常態”。
我查了一下市場價格,發現醫保局確實有些不嚴謹,怎么可能9美分這么貴?京東全球購顯示,730粒的價格是135元,折算18.5分,這里面是包含了物流費用的。
如果不買拜耳的,現在的神威阿司匹林腸溶片市場價就是3.5分一片,阿榮阿司匹林腸溶片是1.5分一片,包含物流價格,這可是零售價格,不是集采價格。國家集采是什么規模?3分一片,可能還是有些貴了。
其次,集采降價的幅度確實很大。但嚴格來說,這并不是無序打壓藥企,而是讓仿制藥的利潤回歸合理水平?!?分錢一片阿司匹林到底是什么水平?》的文章指出,過去因靈魂砍價而出名的達格列凈(4塊3毛6),現在國內年銷售額仍然達到70億。在全球范圍內,仿制藥都是如此,國內只是因為過去定價不太正常,現在在回歸正常邏輯下,反而顯得不正常。
至于市場對仿制藥效果的擔憂,監管層也在通過一致性評價等手段進行管控。在正常情況下,質量是可控的,因此不需要太過擔心。當然,如何保證集采藥物長期效果的可控性,是監管層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對監管的監督,乃至批評,對于促進行業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但無端帶節奏對整個醫藥產業只會造成傷害。
醫保局的回復看完了,重要部分我也加粗加黑了,但是事情還沒完。
1、99.9%的人高估了醫藥公司所謂的研發實力。
醫藥生物是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銷售費用絕對值最高的行業,2018-2022五年間,累計銷售費用花費達到了1.55萬億,接近第二名通信行業兩倍左右。
在集采之前,醫藥代表是非常賺錢的行業,年薪百萬不要太簡單,只要使用各種手段把醫院拿下連三個,最多五年就財務自由了。
而醫藥公司愿意花這么多錢,自然是為了賺錢。所有的成本都需要由你我這樣的普信男承擔。
集采后,醫藥公司的銷售費率用迅速下降,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的489家藥企(以申萬一級行業“醫藥生物”劃分)合計銷售費用約為1,648億元,同比2023年同期下降約99.9億元,降幅約為5.78%,而同期合計營業收入的增速約為1.1%。
2、集采的制度建設已經比較完備。官方原話是:本次集采還呈現出穩預期、穩供應、促改革的特點。一是穩預期,全國醫療機構每年采購需求量達90億片(支),以“帶量”方式穩定了未來三年企業的產能和供應鏈預期。二是穩供應,平均每個藥品有6家以上企業中標,促進供應更加穩定多元。積極推動急搶救藥、短缺藥的保供穩價,在通過“帶量”明確企業供應預期的同時,實行每個省份“一家企業主供、兩家企業備供”的供應方式,提升臨床供應韌性。
3、在全球范圍內,仿制藥都是只賺制造業的錢,全球范圍內醫藥公司都很難賺政府醫保的錢,即使在狗子們羨慕的美國也一樣,政府醫保也是虧損的業務,只有商業保險才能讓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醫藥)賺到錢。
4、日本的醫藥集采殘酷程度遠超中國。到了1988年,日本更是啟動了一項針對13000多種藥物的降價政策,被國內稱為日本版“集采”,規定每兩年進行一次對醫保目錄品種的價格調整,次均降幅超過6%,一直延續至今。這才是日本集采最變態的地方。
你進集采了又能怎么樣?兩年降價一次。
你肯定說,太變態了,這不是不給企業活路嗎?哎,你說對了,就是這樣的,就是讓沒有創新能力,只會搞營銷的藥企去死。
80年代最高峰時,日本曾有超過1700家醫藥企業,而這一數字在1995年下降至1512家;到了2003年,只有1062家企業維持經營;2015年則僅僅剩下305家,超過五分之四的藥企被淘汰掉了。
剩下來的企業只能搞創新。
5、同樣是蛋白粉,湯臣倍健600g價格264元,同仁堂1000g價格是61.25元,你會懷疑同仁堂蛋白粉的質量嗎?這可是中華老字號,絕對的國企。
實在覺得自己命金貴的,可以自費去買1.85毛的進口美國拜耳原研藥,去要求醫保提供五毛一片的阿西匹林腸溶片有些過分了吧。
2023年中國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數大約為5.47億人,尤其是那些連發聲渠道都沒有的農村老人,3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是極有意義的。
12月19日,第五批國家高值耗材集采在天津正式開標。本次耗材集采外企降價十分積極,大批進口產品中標,在所有4個組別均由頭部外資企業以第一名中選。集采后,人工耳蝸類耗材單套價格從平均20余萬元降至5萬元左右。
集采的事情就說這么多,能耐心理智看到這里,我想應該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最后說幾個比較重要的信息。
1、國債利率繼續下行,央媽的暴怒只起到了一天的作用。12月20日,銀行間市場,1年期“24附息國債21”收益率下行幅度擴大至17bp報0.85%,Wind數據顯示,對比同期限中債到期收益率,為2003年4月22日以來新低。
30年期國債活躍券“24特別國債06”收益率下行幅度擴大至3.25bp觸及1.96%。市場規律就這樣,誰也沒辦法。
2、國債利率下降后,銀行存款利率、余額寶利率、逆回購利率和保險的預定利率都會下降,不要急,誰也逃不過。
我們現在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已經非常低了,如果利率再降低,通脹起來一點,就可能進入實際的負利率時代了。
利率下行,保險公司今年持有的債券絕對超級賺錢,我估計平安今年的凈利潤能破1500億,創歷史新高,但是長期來說,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們后面的保險也會慢慢和香港接軌,以分紅險為主,而且是低保證利率+高彈性利率結合,現在的高保證利率+低彈性慢慢會被淘汰。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說,買點儲蓄險確實不錯。
3、利率走到這一步,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算是唯一的選擇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今天印發《保險資金運用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未上市企業股權》。其中提出,保險公司開展股權投資,應當根據監管要求、投資需求、負債特性、償付能力、風險偏好、資產負債管理、投資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設定股權投資的配置比例,并履行相應的內部審批程序。
這種情況,保險公司的投資端可能要被迫大規模投資股權了,這也是注定的。
4、特朗普:已告知歐盟必須通過買石油和天然氣來彌補美國的貿易逆差。特朗普太仁慈,我覺得歐盟應該高價購買美國的空氣,一瓶子空氣10000美元,清新自由,這是御賜給歐美的專屬好空氣。
就這樣吧,有些累了,乏味的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