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東方賭城”,借助數字化之手,如今已悄然轉身。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每當《七子之歌·澳門》的旋律響起,都會將人們的思緒拉回到25年前。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伴隨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澳門向世界宣告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而從回家的那一刻起,澳門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數據顯示,1999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為519億澳門元,2023年,這一數據增長至3795億澳門元,增長超過6倍。2024年前三季度,澳門GDP達3010億澳門元,同比增長11.5%。
圖源:forbesindia.com
再來看另外三組數據。1999年至2023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長至6.9萬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九、亞洲排名第三;1999年至2023年,澳門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由約5000澳門元升至約2萬澳門元;在2024年《福布斯》雜志公布的最富有國家(地區)排名中,澳門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回歸祖國25年,澳門經濟走上了高速發展之路。但澳門的變化,遠不止此。
在澳門,當地的博物館和文化展覽近年逐步引入了VR、AR等技術,為游客帶來了沉浸式觀展體驗;澳覓、Mfood、閃送等互聯網平臺相繼崛起,為當地民眾帶來便捷生活新體驗;數字澳門元原型系統成功構建,大灣區支付一體化漸成現實……
可以看到,昔日的“東方拉斯維加斯”,正以數字化為牽引,變身為智能化、智慧化、國際化的經濟體。
不甘心只做“東方賭城”,澳門開啟數字化“變形記”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澳門是一座聞名遐邇的“賭城”。林立的賭場、閃爍的霓虹,是這座城市的標簽。但只有真正到過澳門的人才知道,如今的澳門,遠不止“賭城”這么簡單。
圖源:攝圖網
不可諱言,澳門以博彩業聞名于世。博彩業也曾一度是澳門最大的經濟支柱。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博彩毛收入占澳門本地生產總值比重均超過六成以上。
站在長遠角度來看,任何一個高度依賴單一產業的經濟體,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換句話說,若澳門長期過度依賴博彩旅游業,不改變產業結構單一的局面,澳門經濟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澳門,雖是“彈丸之地”,但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賦予了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獨特魅力。處于東南亞與東北亞航路中繼點的澳門,自開埠數百年來,就一直是中國看世界、世界看中國的一扇窗。特別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的“超級聯系人”的作用越發凸顯。澳門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像阿拉伯國家在努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一樣,澳門為擺脫對博彩業的依賴,多年來也一直在追求經濟多樣性。比如在2023年,結合數字化帶來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澳門創新提出了“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即按照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目標要求,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游休閑業的同時,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來進一步扭轉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
圖源:攝圖網
躋身數字化大潮的澳門,近年來秉承“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加速產業數字化變革,加快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貿易與傳統貿易協同發展。
成效也是顯著的。數據顯示,2023年,澳門非博彩行業的增加值總額按年實質增長20.7%至2207.3億澳門元,占整體增加值總額的比重為61.7%,較2019年提高12.9個百分點。2023年,澳門四大重點產業的增加值總額達390.5億澳門元,較2019年增加6.9%;博彩業占本地生產總值比重37.2%,較2019年減少14%。
2023年5月,澳門與內地合作研制的首顆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澳科一號”衛星在軌運行一年多來,所有科學載荷運轉正常,已成為澳門一張硬核高科技名片。
變革深入方方面面,澳門數字化轉型步入快車道
在數字的世界里,澳門不斷刷新著自我的定義。而在數字化的世界里,澳門也不斷刷新著人們的想象。
比如在橫琴與澳門的接駁方面,人們通過橫琴口岸進入澳門,只需輕掃手機,最快二十秒鐘便可完成入境手續;在教育方面,智慧教育正逐步走進澳門每一個家庭。通過在線課程,孩子們能夠更方便地獲取優質的教育資源;在餐飲方面,澳門的各大餐館紛紛推出線上訂餐服務,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也能享受美食……
這些都是澳門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從企業,到產業,到城市,再到政府,數字化已融進澳門千行百業發展的“大動脈”里,深刻影響著這個城市的發展。就像澳門數字化的繁榮,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境內外投資者、龍頭企業來澳門落戶。
圖源:金蝶官網
金蝶是跟隨澳門數字化快速發展的典型代表。因為看好澳門產業的發展,金蝶在2023年布局澳門,與澳門招商投資促進局、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華海智匯有限公司等政府及企業共同攜手,為當地的數字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金蝶入局,恰逢其時。2023年,澳門提出要“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企業發展‘澳門制造’品牌。鼓勵及推廣應用更多科技工具,提升企業競爭力與營運效率,引領中小企加快數字化轉型。”
作為全球知名的企業管理云服務提供商,金蝶在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稱得上是“行家里手”。根據IDC研究數據,金蝶在中國企業資源管理云服務市場排名第一,并持續19年穩居中國成長型企業應用軟件市場占有率第一,目前已為世界范圍內超過740萬家政府、企業及協會等組織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眼下,澳門企業數字化開展得如火如荼,從金融到醫療,從通信到物流,各行各業無不希望搭上這輛數字時代的快車。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澳門逾700家企業已數字化升級。
這個數字雖然看似不大,但卻標志著澳門在數字化變革方面的努力與成就,也彰顯了澳門在這一方面蘊含的巨大機遇。
澳門數字化轉型有難度,內地企業破解
機遇很大,但挑戰也不小。
數字化轉型本身就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而人文風貌獨特的澳門,更為其上了一個難度。
一方面,澳門數字化起步較晚,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在2019年以前,移動支付等在內地已較為成熟的運營工具,在澳門還尚未普及,彼時人們仍習慣用紙幣交易。盡管經過多年的數字基建目前已有很大改善,但和內地仍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基于歷史和文化,澳門和內地在語言文字、交易幣種、隱私保護、經營習慣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不可能完全復制內地企業的運營模式和成功經驗,而是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這對于內地企業,特別是SaaS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喜的是,經過在當地市場一段時間的“摸爬滾打”,金蝶已找到了自己的方法論。
王偉琪/圖源:金蝶官微
對于如何深耕澳門市場,金蝶澳門分公司總經理王偉琪總結了四個方向。一是要注重價值經營,跟上消費核心變化;二是要積極實踐場域跨界,要順應媒介數字化發展大潮,擁抱數字化;三是要助力灣區共融,實現增長突破;四是要幫助合作企業構建完整、健康的組織,跟上科技變化。
在金蝶看來,真正的數字化轉型,是要建立與市場發展、客戶需求、技術進步相適應的管理運營體系,高效敏捷、與時俱進,才能真正釋放數字化的效能。
截至目前,金蝶通過引入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已幫助澳覓、勝生企業有限公司、南粵天然藥物有限公司、皇都酒店、新東方置地酒店、澳門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澳門企業,優化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場響應速度,助其更好應對市場挑戰。
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認為:“我們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僅要對標世界一流,還要敢于定義世界一流,特別是定義中國自己的管理模式”。據悉,金蝶將繼續加強大灣區的資源整合,深耕區域性合作,進行全球化布局,為更多世界級企業提供數字化支撐,向全球各地分享中國企業的管理模式。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在千行百業的努力下,澳門數字化變革的版圖與未來清晰可見。
不過,這只是開始。踏上數字化高速路的澳門,在金蝶等企業的助力下,還將帶來哪些新故事,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