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在關島首次成功攔截了一枚來襲的彈道導彈威脅目標,此次測試首次使用了新型“關島國土防御雷達”,西方輿論高呼,號稱“關島快遞”的中國東風-26正在失效,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美國此次實驗究竟有何目的?
美國在關島進行首次反導測試
據美國導彈防御局10日發布的聲明指出,此次試驗中,美軍利用AN/TPY-6雷達和垂直發射系統的關島“宙斯盾”系統,成功發射了一枚“標準-3 Block 2A”攔截彈,并成功摧毀了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附近,由運輸機在空中投擲的中程彈道導彈。
關島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關鍵前哨陣地,該島地處馬里亞納群島最南端,島嶼呈南北狹長分布,長約48公里,東西寬6至13公里,總面積549平方公里,屬于美國的“非正式領土”,關島距美國本土超9800公里,但向西距離中國大陸卻只有3010公里,距離我國臺灣島更是只有2700公里,另外向東距離美國夏威夷群島大約5863公里,這里扼守西太平洋海空交通要沖,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與日本、菲律賓之間的關鍵聯絡站。
美國在關島的軍事部署十分嚴密,島上建有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等完善的軍事設施,其中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位于島嶼東北端的帕蒂角,面積高達66.8平方公里,屬于世界級大型空軍基地,基地內設有兩條長3416米的飛機跑道,可容納150架B-52型戰略轟炸機。阿普拉海軍基地則位于關島西海岸中部,是美軍在太平洋的前進指揮所,同時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唯一的核潛艇基地。
常年以來,美軍在島上部署了F-22隱形戰斗機、B-52H、B-2A戰略轟炸機、RQ-4無人偵察機等先進裝備,港口內還停泊著配備“戰斧”巡航導彈的核潛艇和兩棲攻擊艦。另外美空軍還在關島部署了63枚AGM-86B型空射巡航導彈,攻擊范圍可覆蓋整個亞太地區。這也使得關島成為美軍在西太平洋的重要作戰指揮中心,并且關島還是美國“島鏈戰略”中第二島鏈的核心,在監控第一島鏈以及在應對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各種行動中,可第一時間為美軍提供強大的后勤支援和物資保障。
美國導彈防御局稱,此次彈道導彈攔截測試,是提高關島防御的“重要一步”,實驗數據將為接下來關島建立防御系統提供重要幫助。
美國為何要在關島進行彈道導彈攔截實驗
近年來,隨著中國遠程打擊力量的不斷提升,美國認為關島面臨的戰略壓力正在驟增。而外媒口中的“關島快遞”,實際上指的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這款導彈射程覆蓋范圍高達4000公里,也就是說,以我國大陸為支點,可輕松抵達關島,不僅如此,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所構成的整個第一島鏈,以及馬六甲海峽都在其戰略輻射范圍內。
東風-26不只是射程遠,還具備強大的突防能力,能夠攜帶一枚1.8噸的彈頭或三枚分導彈頭,同時東風-26的末端最快飛行速度高達18馬赫,約每秒5500米,這一速度使其在飛行過程中,很難被反導系統攔截,且東風26的精度極高,誤差可控制在30米以內,不僅能夠精準打擊大型陸地目標,還能夠鎖定航母等水面移動目標。
長期以來,美國在關島的部署只有一套“薩德”系統,反導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美軍希望能夠在關島部署更復雜的“增強型綜合防空反導系統”,并具備兼容各種類型導彈的能力。
此次測試的AN/TPY-6雷達及“標準-3 Block 2A”攔截彈,便是美軍試圖在關島構建防御網的重要一步。
據此前美國在夏威夷的陸基測試數據顯示,AN/TPY-6雷達探測距離能夠達到兩千公里以上,并能夠同時處理1000個空中目標,是美國專門為關島設計的最新型相控陣雷達,因此也被稱之為“關島國土防御雷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AN/TPY-6雷達還與陸基“宙斯盾”系統進行了聯接,這一系統能夠與關島上的美國陸軍綜合空中導彈作戰指揮系統進行簡單協同工作,據推測,不只是“宙斯盾”,未來美軍還將繼續在關島部署“愛國者”、“提豐”、“薩德”等多種反導系統,相當于為關島套上多層防護罩,以此加強關島的反導攔截率。
標準-3 Block 2A攔截彈則由美日聯合研制,可攔截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中遠程導彈。據日本防衛省發布消息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羽黑”號驅逐艦也參與了這次美軍在關島的彈道導彈攔截試驗。明顯在美國的亞太戰略部署中,日本仍舊扮演著重要角色。
結合今年7月,美軍決定將大批駐日美軍部隊從第一島鏈的琉球群島,后撤至第二島鏈的關島、塞班島一帶,很多人認為,美國此次在關島的測試,也是“放棄”第一島鏈的一次具象化表現。在第一島鏈正在失去優勢的背景下,美軍正在通過加強關島防空和反導能力,全力推進關島“堡壘化”,發揮第二島鏈的屏障作用。不過,此次美軍雖然實驗成功,但實際應用需要應對的問題要比測試復雜得多。
中國導彈系列型號繁多,東風系列導彈、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巨浪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強大的導彈防御和打擊體系。
但反觀美國,多年來由于美國在全球的反導系統部署數量過多,導致補給壓力劇增,攔截彈產能嚴重不足,在此情況下,不得不削減“標準-3 Block IB”生產,將重點放在生產標準-3 Block 2A上,但實際上以美國目前的能力,每年能夠生產的數量也只有12枚,這就導致美國在關島的反導能力很難真正發揮作用。而且標準-3 Block 2A攔截彈雖然具備高效的攔截能力,但也只能攔截飛行軌跡比較單一并且沒有復雜突防措施的導彈。況且,這也只是一次實驗,美國要想在島上布設多層防空系統,能否相互配合聯動發揮作用,也是一大未知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