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是貯藏,也是企盼,在這個萬物收藏的季節,一場向陽而行的活動就這樣來臨。2024年12月19日上午,太原市迎澤區音樂學科“落實核心素養路徑”大型教研展示活動在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如期進行,迎澤區教研科研中心音樂教研員連華老師以及全區各學校業務領導、音樂老師們全員參加此次活動。
2022版新課標發布兩年多時間以來,音樂學科在區教研科研中心的引領下努力踐行著“4繼續+1完善+1新知”的工作理念,在音樂教學中“聽唱讀寫奏 創動賞演評”十種形式的教學探索,最離不開的就是學科的“核心素養”。
課堂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在海邊街小學副校長杜宇的主持開場后,首先來自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的李玲老師,以《四季和聲》為課題進行了精彩的課堂展示。李老師采用了順序性音樂教學的理念將多個作品進行有效關聯,用助學單和多個維度的評價跟進課堂的教學內容,完成《捉迷藏》的學習,整堂課教師注重對學生聽辨、多聲部歌唱的能力培養,每個環節的設計相互依托、層層遞進。
迎澤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辛會云這樣評價李老師,她說:李老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托舉,并介紹了學校對教師成長的規劃,從“青藍工程”的師徒傳幫帶一對一指導幫扶成長,到中青年教師形成中堅力量的“點亮你心中的光”計劃,再到新教師的發展到“青青工程”三年規劃的梯隊建設,建立多學科團隊,提供廣闊平臺,幫助教師成長。
海邊街小學的楊佼佼老師帶來《靈動的指揮,美妙的和聲》大單元下的欣賞作品,《纜車》這一課設計新穎,圍繞力度的變化遞進到不同節拍的指揮圖示,不斷積淀教學內容后進入作品的多維度表現,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學生的課堂表現不斷提升。
海邊街小學副校長杜宇表示,楊老師是學校“青椒工作室”的一名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學校成立這樣一個小工作室旨在給青年教師賦能,工作室的創建在教學中構建完善分層評價體系,把教學評一體化落到最基礎的地方,讓老師教學評價有方向,學生評價有收獲。
小五臺小學的張紫晨老師,在整節課《雪花帶來冬天的夢》情景化的教學中無聲滲透著審美,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凸顯著課堂上“立意高”還有“情境美”的特點,在教學中落實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潤心、以美培元”的理念。
小五臺的任副校長指出,“追光而浴,沐光而行”是新教師迅速成長的方向,聚是一束光,散是滿天星。只有在教學中不斷積極探索,朝著光的方向追逐,才能成為光照亮別人。
且思且行,且觸且悟,聆聽專家的思維啟迪自己的課堂,展示課后迎澤區教研科研中心音樂教研員連華老師做了專家微報告——《音樂核心素養落實路徑》。從本學期迎澤區教學大賽的賽程分析到教學素養的落實一一剖析,再次為老師們明確教學方向。連老師從“三明確”帶領大家重溫新課標核心綱領,精進理念內容。提出“音樂教學教什么”這一重要理念——旋律感,從音高感、節奏感、結構感三感入手,融合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體態律動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及情景化教學法多種教學方式,并以此角度結合三堂展示課進行點評:如李老師單聲部過渡到多聲部的層層加入。楊老師為學生營造出管弦樂的舞臺氛圍,調整角色感讓孩子們從節拍、樂器種類、旋律等體驗對指揮的把控,帶入到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教學。張老師的演唱課,以同音重復導入重視對旋律的和聲疊加,以藝術化表演呈現教學效果。三位教師都能基于情景化教學,以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突出亮點, 把握旋律感要素,逐步疊加不同的和聲旋律最終學生能夠以多聲部交織,豐富音樂的層次感。
素養形成的過程非一朝一夕,通過跨學科融合,將多種方式體驗、多元任務探索、豐富情景展示、解決問題生活化融于一體。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此次活動的開展,有效推動了老師們在學科實踐中核心素養的落地,著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指向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和音樂思維的培育,深耕課堂,讓素養可見。
來源:迎澤區教育體育局
供稿:李雨春 史宇飛
編輯:師曼
審核:田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