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上午,“多地官宣將取消公攤”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百度熱搜第一。
根據官媒信息,多地“取消公攤”逐步開始落地,部分一二線城市,雖然未明確取消公攤,但也通過放寬對贈送面積限制、優化陽臺等空間面積計算規則等方式提高實際得房率。
這一輪官方放風,估計如果沒啥反對意見的話,政事堂估計明年就會開始大規模鋪開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取消公攤的影響。
公攤面積起源于香港,因為土地面積有限,而經濟發展高速,政府處于絕對的甲方市場,所以香港政府通過招拍掛的形式,逼著開發商高價拍地,而開發商也很強勢的將成本通過公攤面積的方式轉嫁給了消費者。
同樣,我們在前些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也完全照搬了香港的招拍掛與公攤面積方式,將成本轉嫁給了購房者,并嚴格遏制開發商幫助購房者“偷”面積,以保障政府土地財政的利益最大化。
這套招拍掛配合公攤面積的“聰明”設計,極大的提升了政府的單位土地出讓金收益,尤其是在棚改回遷時代,可以用高層的小面積借助公攤膨脹成大面積,極大的降低政府拆遷成本,推動釘子戶加快簽署協議。
如今,取消公攤面積,本質是限制地方政府和開發商繼續將成本向購房者轉移,對于新購房者來說,是非常好的政策。
首先,按照套內面積計算時,由于產權面積大幅縮小,可以降低30%左右的稅費、交易費、物業費、供暖、維修基金等各項房產持有和交易成本,實質性大幅提升房產的價值。
其次,房產證面積縮小后會導致每平米名義單價平均提升30%左右,對于開發商來說,為確保競爭力,就需要被迫降價,向消費者讓利。
第三,過去窗臺、地下等設計是要部分或全部計入產權面積的,取消公攤后,對于開發商贈送面積的限制也必然會放寬,過去每一百平的產權實際只有70平,未來每一百平的產權可以有140平,如果是低密度住宅區,這個數字甚至可以更多,以享受高品質住宅的生活。
而對于政府來說,現階段搞出取消公攤面積,是跟新購房者雙贏。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是將大量的土地向銀行質押舉債,由于近年來房產價格持續走跌,質押的土地也拍不出好價格,甚至大量面臨跌破抵押值的風險。
取消了公攤面積后,雖然政府會損失未來一定的稅金和附加稅,但是每平米土地出讓的地上建筑與附加值大幅增加,以及推動的新房交易量,可以解決政府土地質押這個最棘手的難題,而且每平米名義單價平均直接跳漲近30%,統計局不用瞎忙了,也有利于恢復土地與房地產市場的信心。
當然,任何一個游戲不可能全都是贏家。
我們可以將未來的新房定義成高質量住房,高質量住房的持有與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贈送與實際使用面積大幅增加,對于新用戶可以說是寵上天了。
用數字來表述,就是高質量住房只需要過去70%的持有成本,就可以享受過去200%的使用面積。
我們可以將公攤計算前后的房子理解為兩種鈔票,很多沒有地段等附加屬性的“舊鈔”,在高質量“新鈔”面前是需要按比例大幅打折的,也就意味著未來大量的舊房本在新房本面前會出現實質性的價值回歸。
甚至可以把房產理解為股票,就是高質量的新股只需要舊股70%的資金成本,就可以享受舊股200%的分紅率.......
最終,在高質量房產的帶動下,每平米的單價數字回歸,地方的土地財政也可以重新啟動。
只是慨嘆當年只想摟錢的香港大老板們,設計出公攤面積后,也沒想到這玩意還可以這么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