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若要論東西方文化最大的區別在哪里?小君覺得最最關鍵還在于,西方信奉的是神本主義,而中國傳統文化則是以人本主義為主。
但從東西方都有的史前大水的傳說便可分辨出其典型的特點。西方史前大水的傳說衍生出了諾亞方舟的傳說。當滔天洪水襲來,惹來面臨滅頂之災時候,唯有依靠神才能獲得拯救。而人在其中完全處于被動的位置,一切全憑神的安排,毫無自主性。
而中國史前洪水傳說所誕生的則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人類面前,天災雖然可怕,但也并非無法戰勝。即便是一代人無法解決的問題,中國人也不會退縮,而是選擇一代代的人不懈努力,以群體的力量來戰勝可怕的災難,而這其中所體現的就是人群體組織的能動性。
而大禹治水的群策群力也使得國家組織得以誕生,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大里程碑,而這不也體現了,中華文化是在困境中不斷壯大,在災難面前尋求突破的特點么。而這也體現了天地之間,人所具備的可貴精神。因此,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一直有著人貴論的觀點。
正如《易經》便將天、人、地并立為三才,是宇宙中的三個基本元素。
《易經·系詞下》云:“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br/>《周易·說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而三才之道也體現在《易》卦之中?!吨芤住妨呢?,每卦有六爻,兩兩成對。初與二屬地道;三與四屬人道;五與上屬天道。地道有序,剛柔分明,因此只需依四時更迭而作,便可產出作物。天道則以陰陽為主,陰陽莫測,神鬼難辨,需時時揣測應變。而人生于天地間,一方面需要腳踏實地,規規矩矩具備地道的精神,而一方面則需要學習天道,隨機應變在變化中尋找,規則和應對之道,這便是人道中“仁”與“義”的體現,“義”者,宜也。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底色。但古人也認為在天、地、人三才中人尤為可貴?!盾髯印ぬ靷悺酚醒裕骸疤煊衅鋾r,地有其財,人有其治,是之謂能參?!保腥酥畏侥荏w現天地之用。而《春秋繁露·立元神》也有說:“天地人,萬物之本也,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可見,人在天地間所發揮的主動性尤為可貴。
因此在儒家的理念中,“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唯人獨能偶天地”,“為人道可以參天道”因此,人乃“最為天下貴”。
而這,便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以人為貴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