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個“人工影響天氣學院”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正式成立。學院以解決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科技支撐薄弱及高層次專業人才缺乏等突出問題為使命,為服務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供支持。
據悉,學院在中國氣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戰略合作框架下組建,設有面向人工影響天氣方向的本科專業:氣象技術與工程,并設有氣象(人工影響天氣方向)碩士點和大氣科學(人工影響天氣理論與技術)博士點,構建了“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著力推動人工影響天氣領域的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
一、開設背景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人工影響天氣作為一種有效的防災減災手段,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此次人工影響天氣學院的設立,正當其時,也是落實氣象工作事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戰略定位的重要舉措。
此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立人工影響天氣學院,將全面促進學校在本領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專業建設。學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為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學校介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國家統計局共建、四川省重點發展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以大氣科學學科群、信息技術學科群和統計管理學科群為重點建設集群,以學科交叉為特色,以工學、理學、管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現有3個省級“一流學科”建設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ESI全球前1%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形成了大氣科學、信息技術、統計管理三大學科群。
學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科學研究,服務支撐氣象、統計、國防等事業發展,全面貫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四川“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提升。現有29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6個市廳級科研平臺,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三、專業介紹
1、專業介紹
本科-碩士-博士學科培養體系建立,始于本科專業“氣象技術與工程”。氣象技術與工程專業修業年限為四年,屬于大氣科學類,畢業授予理學學位或工學學位,本專業是2020年增設的新專業。
氣象技術與工程專業通過將現代物理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融入傳統氣象科學領域,其專業內涵包括氣象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氣象信息與信號處理、氣象數據應用與大數據工程、氣象產品開發與服務工程等方面。
2、主要課程
包括氣象學、數值天氣預報、氣候學、大氣物理學、大氣環境科學、氣象儀器與觀測技術、氣象預報技術、大氣邊界層物理學等。學生將學習氣象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了解大氣環境的形成、演化和變化規律,掌握氣象觀測和預測的方法和技術。
3、就業方向
(1)氣象局和氣象科研機構:畢業生可以在各級氣象局、氣象科研機構從事氣象預報、氣候監測、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服務等工作。這些崗位包括氣象預報員、氣象觀測員、氣象技術員等。
(2)互聯網和高新技術行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氣象技術與工程專業畢業生可以進入新興互聯網企業、高新技術及大數據服務行業,從事與氣象信息分析、處理和應用相關的工作。
(3)氣象儀器研發與制造:在氣象儀器研發及制造企業,畢業生可以負責氣象設備的研發、生產、維護和技術支持。
4、學科要求
該專業對物理科目要求較高。適合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就讀。
四、總結
我國首個人工影響天氣學院的成立,標志著本領域進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有利于進一步鞏固和發揮人工影響天氣在應對氣候變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性地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