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串心燈前行
從前門到永定門
古道上的老石
文字,擦去了銹痕
穿越,亦如青銅的緩緩敲擊
松林內的雪
鋪陳著殘雪的路徑
永定門下,擬請
高樓上的晨月放緩步子
深冬的時節,可否
幫我帶上,這件
塵封已久的書信
八千步是個什么概念
從天壇到陶然亭,湖岸
晨家的煙嵐,雪
早為我作了規劃
岸柳,已寫就
一部部壯觀的詩卷
總想著晨霞中嬉戲的那些鳥兒
慈悲,佳境
陶然亭外,心事兒
種入了
雪的新境,冰
自然的一個個心結
冬詞的環
崇文門外,見證
明城墻羸弱的身子
古磚上的箭孔彈痕
老樹枝干的歲月年輪
亦如那壇無語的老酒
史海的字,盡數
背入囊中,其實
自然亦如人生
比如風云變幻
比如陰晴圓缺
起伏跌宕,造化志書上的一次次潑墨
也如眼前的雪
冷意的訓詞
更會讓臘月的枝條
蓄滿力量,和
爆棚的青春
歲月靜好,月色
總會在晨曦中修好殘垣的路
梅香的熏染,才會
讓這個冬的味覺
早早地踏上
春的車輪
6點,街燈仍在眨著眼睛
北緯路,天橋,還有早起的110電車
晨曦的鐘,就這樣
隨我穿透黎明
冷,零下9度
太陽還沒有送出溫暖
可我知道,他浪漫的步子
也一樣,和我同感著地球的晨
以及,歲月點題畫寫的輕松
彎月,還掛在東南的天上
鐘樓,還是那么坦然入定
一刻鐘的事兒
天橋南街將詩路拉上了永定門和陶然亭
那就隨歷史"陶然"一次
讓亭引心路行走千年
老北京的晨讀
書頁上的字行,天壇
炯炯的雙眸,史海的
又一次醉行
今日三九,雪
仍然是大地的王侯
冷的清境,冰
寫著冬的詞賦
且陪幾只喜鵲游弋于柏樹林里
積雪的營盤
還留著舊年的詩句
古槐,故事的詩章
浪漫,亦是心路
也學學那一塊塊古磚老石
熟讀過歲月的一個個四季
太和鐘響,虔祈
豐登五谷
總以為山很大
八百里,足以裝下亙古所有的故事
可這大自然,一筆
又可寫盡天地
造化的事
都有各自的符號
亦如人,亦如
草蟲樹木,規律
不一定都寫在臉上
內心的世界
萬馬奔騰,也僅是
一杯酒的事兒
自然的醇香
早已窖藏了很久很久
野與逸,心靈高處,那股
傾囊相贈的
飛瀑
小雪日,未見雨雪
冬陽和煦,倒有了一絲秋困的感覺
午后,于萬壽寺
聽冬吹起了小號
三百八十歲的銀杏
慢悠悠撒著金葉
古院老屋,還有那些老態龍鐘的老石
山徑上的小道,勾勒著
驚慌的歲月,春夏秋冬
雪,將從容入鏡
也想起了梅花的俏不爭榮
一幅幅山水畫
一個個心境的畫框
太湖石外的石凳,定格著
我這個畫中品石的人
一步,似乎就跨越了千年
千一百年的古槐
一路撿拾,清風遺落的書箋
那棵千年的古松依然年青
那株910歲的銀杏
用金色的爆竹
洗滌塵寰。古老的戒臺
山原似乎也有了禪意
這個下午啊
驕陽恣意,古道上的人影
心閘開啟,自然的
一部部經卷
來一次穿越
將自己融入眼前的老石,這樣
文字的河流
史海的浪滔,都會
在身上留下印記,留下
那些經典的符號
門頭溝今天晴天
潭柘寺也拉開了窗簾
冬韻秋景,108帶來的魔幻
總以為三里長的隧道可以到達大地的小屋
可這潭柘寺啊
悠悠的古風,皴染著藍天
我喜歡在這凈山之中悠然入定
冬陽的號子,愿力恒深
七葉樹更懂心愿
千三百年的古銀杏
千三百年的側柏
蒼勁挺拔的脊梁,天籟
那條,俯看塵寰的琴弦
用半天時間
將自己置入林海的冬境
垂柳藍天,還有
心云放飛的風箏
風閑著,銀杏樹也懂清供
忘情的弦月,就這樣
在天上高高掛著
臥佛寺的檀煙
亦如夢幻中的紫氣
雙林邃境,性月恒明
得大自在,峰巔上
那座遠眺的樓閣
一棵棵晨讀的古木
那棵千三百年的古柏,鳥鳴聲里
我看見,閱冬的
那架,倔犟的藤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