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到過,這人間
那一天,在埋葬我的山坡
頭頂生出荒草,腳下一片野百合。
偶爾拜祭的人對石碑哭上幾聲
擤干鼻涕,心情痛快地下山,
然后是風聲、鳥鳴,漫長的等待。
清明和鬼節(jié)這里又熱鬧起來,
在香煙繚繞、灰燼紛飛中,
親人逐漸老去的面孔一一閃現(xiàn)
有時等得到,有時等不到,
有時等來的是管理員,
他叼著煙卷兒,邊走邊清點,
哪些已售,哪些正新建,
又有哪些有費用積欠。最后
他會匡出一個數(shù)字,只要
過了那個年頭,便可宣布
這墳頭在陰陽兩界都失去主人。
他用簽字筆敲敲A4紙墊板,
在一個姓譚的墓碑前伸懶腰。
我們被一輛面包車運往更大的陵園,
那里更荒涼、偏僻。那里我們
像過期檔案擠在一起,隨時
被查詢、提取,直到極少數(shù)
被親人哭著認出、遷回,
直到空出的位置被重新構建,
再次在人間流轉。也只有到那時
我和身邊的一幫老靈魂
才會獲得真正的安息與遺忘,
仿佛不曾到過,這人間。
《春日》 作者:瓦西里·巴克舍耶夫 攝于首都博物館
寫在后面:
抱歉,寫了一個敏感、有些忌諱的話題。
今年清明,和姑姑、姐姐一起給爺爺、奶奶上墳。算起來,他倆離開已經(jīng)20年。
墓穴一般最長繳費時間20年,之后要續(xù)費,我們?yōu)闋敔敗⒛棠逃掷m(xù)了20年。
交費時,和工作人員聊了幾句。
我問:“如果20年之后沒人續(xù)費,會怎么辦?”
工作人員答:“我們會在媒體刊登信息,請家人來處理。”
我接著又問:“如果一直沒人回答,會怎么辦?”
工作人員沒直接答我,似乎想了一想,回了句,“會集中統(tǒng)一處理。”
家人拉著我往外走,說這種事兒,他們不會告訴你的,最后就是一起平了。
問這兩個問題,是想到如今我在,尚可為爺爺奶奶以及父親交費,等到我也不在,又是誰給他們續(xù)費?如不能續(xù),又將會如何?家人說的,大概也是對的。墓地出于經(jīng)營考慮,不會長年留著那些無主墳,多半會集中統(tǒng)一清理掉,然后再建新的墓穴出售。
想到這里,又覺得自己想得太多余,人都不在了,計較這些做什么?
古人有祠堂、宗族,逢年過節(jié)會供養(yǎng)、祭拜。我爺爺在時,也會在過年請一張灶王爺貼在堂屋,除夕下好的餃子第一碗要先供奉上,拜灶神,也敬祖先。如今這些風俗在鄉(xiāng)間還有一些留存,城市里并不多見。
這些年,隨著年歲漸長,對故去的親人也莫名多了些思念。到了年節(jié),常常想起,于是裝一碗米,點上三柱香,在廚房里拜一拜,敬一敬,與其說是告慰先人,倒不如說是為自己祈一分安心。
子不語怪力亂神,而孔子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對于身后的縹緲,夫子也是有預知的吧,不過他強調的,還是在世者的虔誠與敬畏,那也不是愚惘的迷信,而是血脈、親情與文化的延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