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是四川省的地級市,西漢時期是江陽侯國的國都,古稱“江陽”,處在黔北和川南的結合部,與貴州習水隔赤水河相望,赤水河號稱中國的美酒河,孕育了眾多知名的白酒品牌,包括茅臺、習酒、郎酒和瀘州老窖等。其中,郎酒和瀘州老窖都在瀘州境內,因此,瀘州又享有酒城的美譽。
瀘州不但盛產美酒,由于處在貴州、四川和重慶的結合部,擁有特別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還是抗戰的大后方,瀘州藍田機場就是最好的證據,位于瀘州市江陽區鄰玉街道何家壩村,地處鄰玉長江大橋下方,與瀘州主城區隔江相望,距離不遠,只有八九公里的車程。
瀘州藍田機場是中國第一個混凝土跑道機場,是民國抗戰時期的產物,1935年中國航空公司準備開辟重慶到瀘州、成都到瀘州的新航線,苦于瀘州無機場而告終。抗戰后期,美國提出愿意幫助修建藍田機場,中國積極響應,于1945年2月開始籌備,3月17日開工,到6月1日就投入使用,前后只耗時四個月。
瀘州藍田機場規模較大,占地1800百多畝,僅是征地費用就耗資4500萬元,共有兩條跑道,北平行推機道長400米,南平行推機道長1800米,加上裝卸停機坪寬度47米,工程量特別巨大,共有土石方90萬立方米,由瀘縣、隆昌、富順、江津等七縣近8萬民工共同修建完成。
瀘州藍田機場是因為抗戰需要突擊修建的機場,雖然建成時間比較晚,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與印度東北部的汀江機場和昆明巫家壩機場一起成為駝峰航線上三個主要機場。駝峰航線可能大家不熟悉,是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終于二戰結束,是抗戰期間不可或缺的航線。
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國以后,瀘州藍田機場機場先是作為空軍某航校的訓練基地使用,供初級教練機起降,1986年作為川航首批通航的支線機場,到2017年4月,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航班,成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然而,遺憾的是,由于機場緊鄰主城區,嚴重威脅飛行安全,不得已只好搬遷。
截止到今日瀘州藍田機場已經停運8年,也被廢棄了八年,但對機場本身來說,在抗戰期間功不可沒,經濟建設時期成績斐然,算是功成名就。雖然如今被廢棄,瀘州方面卻傳出好消息,據說瀘州人將利用機場舊址,打造航空博物館,發展旅游,這對藍田機場來說,絕對算是功成身不退的好事情,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