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正處于百年變局。
不能用現在是否盈利來衡量一家車企的好壞。
國內新能源車企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
面對這樣的狀況,有人認為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這條道路走錯了,連錢都賺不到,談何做大做強中國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興產業,虧損是很正常的事情。
特斯拉虧損了15年才實現盈利。
全球新能源車企中,目前也只有三家盈利,特斯拉是其中之一,還有另外兩家是中國的比亞迪和理想。
別看新能源車企虧損得厲害,其實傳統車企的日子更不好過。
日產汽車今年前三季度利潤暴跌99%,第三季是虧損的,第四季度大概率也會是虧損,全年財報預計虧損收場。
日產高管表示,日產離破產只有12到14個月。
本田汽車今年上半年利潤率降到3.6%,在中國的銷量已經連續11個月下滑,最快明年上半年,本田也會出現虧損。
大眾集團今年關閉了德國工廠,這是幾十年來未曾有的舉措,6萬多大眾工人罷工抗議。
這些傳統車企就像垂死的老人,毫無朝氣。
相比之下,中國的新能源車企則越來越好。
今年,連續虧損四年的賽力斯終于實現了盈利,前三季度凈利潤高達40億。
從一年虧損百億到年賺數十億,賽力斯給造車新勢力打了個樣。
賽力斯傍上華為后,花錢如流水,為了打造符合華為高品質要求的汽車,賽力斯花近百億在重慶建了超級工廠。
這樣的高付出在今年終于得到了回報,賽力斯旗下的問界汽車今年大賣,總營收暴漲500%以上,突破了千億大關,也順利實現了盈利
賽力斯在今年也將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目前虧損的新能源車企與賽力斯當年的情況非常類似。
因為是新誕生的企業,沒有自己的汽車工廠,建工廠的費用都是百億計,甚至是數百億。
比如小米超級汽車工廠一期投資超一百億,二期就漲到了530億。
這樣的高投入,你讓小米汽車在短短幾年內就實現盈利是不可能的。
只有建工廠的高投入階段過去,車企才能依靠賣車來賺錢。
這也是為什么余承東和雷軍都說,他們賣車都是賣一輛車虧幾萬塊。
這背后都是建工廠的成本。
每年新工廠的折舊費都會分攤到每一輛車上。
比如小米一期的超級工廠首年折舊費是25億元,一年賣十萬輛車,每輛車就要攤入2.5萬元的折舊成本。
當五年過去,這座超級工廠折舊得七七八八了,每年還是繼續能出廠十多萬輛車,那么分攤到每輛車的折舊費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到那時小米汽車就能實現盈利,而且凈利潤會越來越大。
去年,豐田利潤高達5.35萬億日元,折合2500億人民幣。
有不少精日分子就以此來諷刺中國車企都是賠錢貨。
其實這恰恰說明了,豐田在吃老本,豐田所用的工廠都折舊得差不多了,沒有投資新工廠研發新技術,每輛車的利潤當然就高。
但這樣的老本并不能吃太久,今年上半年豐田的凈利潤下降26%,繼續吃老本結局,就是下一個本田日產。
別忘了,諾基亞手機從2011年全球銷量第一,到2013年賣身微軟也僅僅是兩年的時間。
再大的企業,也擋不住時代的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