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刀魚是約四種細長海魚的統稱。體型小,但也可長到35厘米(14吋)長;兩腭呈喙狀,牙細小,背、臀鰭後各另具一行小鰭。分布于熱帶和溫帶海域,生活接近海面,常躍出并飛掠水面。代表性種類有大西洋竹刀魚(Scomberesox saurus)和太平洋竹刀魚(Cololabis saira)。本魚分布于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海、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亞州、墨西哥等海域。
竹刀魚是頜針魚目、竹刀魚科、秋刀魚科的唯一一種。其學名 Cololabis saira,取自日本紀伊半島當地對此魚種的名稱,其中saira系俄語(сайра)。
中文與日文的漢字都是 '秋刀魚',可能是源自于其體型脩長如刀,同時生產季節在秋天的緣故。秋刀魚在部分東亞地區的食物料理是種很常見的魚種。
體型細圓,棒狀;背鰭后有5-6個小鰭,臀鰭后有6-7個小鰭;兩頗多突起,但不呈長緣狀,牙細弱;體背部深藍色,腹部銀從色,吻端與尾柄后部略帶黃色。
分布于熱和溫帶海域。是能食用的經濟魚類,長的35厘米。兩呈狀。牙細小。育后各另具一行小。常躍出并飛掉水面。有大西詳竹刀角(分布于大西洋及大利垂對近再域)和太平洋竹刀魚。
本魚體延長而纖細,側扁。兩顎向前延伸短喙狀,下顎較上顎突出。背鰭與臀鰭位于身體之后方,均無硬棘,其后方均具小離鰭;背鰭具10~12枚軟條及6~7枚小離鰭,臀鰭具12~14枚軟條及7枚小離鰭;腹鰭位于體中央之略后方;尾鰭深開叉;脊椎骨約63個;體被細圓鱗;側線下位,近腹緣。體背部及側上方為暗灰青色,腹側面銀白色;體側中央具一銀藍色縱帶。體長可達35厘米。
屬中上層魚類,棲息在亞洲和美洲沿岸的太平洋亞熱帶和溫帶的190-580N水域中,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溫帶水域,是冷水性澗游魚類,適溫范圍為10-24℃,15-18℃蝦類和卜足類,其次為魚卵,撓足類為其比較穩定的餌料,攝餌活動主要在白天,夜里基本上不攝食。攝餌時的最適溫度為15-21℃。
日本太平洋一側魚從8月到12月在北海道至東北地區南下徊游到達日本南方水域,從2月至7月進行北上徊游,到達北海道至千島外海秋刀魚。
一起來關注未來24小時海況預報~
浙江海洋預報
12月19日20:00-12月20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預報
今天夜間,大面海域是1.6到3米的中到大浪,到了明天中午,杭州灣將會減小到0.6到1.2米的輕浪,浙北海域減小到1.2到2米的輕到中浪,浙中海域減小到1.4到2.2米的中浪,浙南海域減小到1.6到2.5米的中到大浪。
浙江所屬海域的風浪較大,中小型船只出海請注意安全。
濱海旅游區預報
明天,5個濱海旅游區中,普陀和象山較適宜海上垂釣和游覽,其它3個旅游區不太適宜出游觀光。
足不出戶了解更多海洋資訊,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浙江海洋預報網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監測預報中心
/發布浙江海域海洋環境預報信息/
微信號 : zjhyy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