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常敬竹先生踏上了尋訪文化名人的旅程。他像是一位文化旅者,穿梭于文學、美術、戲劇、電影等各個領域,與文藝界的泰斗們面對面交流。這本《碎片折射的光》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座橋梁,一座連接我們與文藝界老前輩們心靈的橋梁。
這些近距離的接觸與交往,使常敬竹先生真切了解文化名人的日常生活,傾聽到他們的真摯心聲,見證了他們有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感受到他們的人格魅力。常敬竹先生還用手中的筆和相機,為他們留下了一份份難得的文字與照片記錄。
一顆露珠,也能暉映太陽的光輝
一片樹葉,也能解讀日月的輪回
我不知道
這些身影墨跡文字
能否折射他們眼中的光
傳導他們心中的暖
呈現他們清晰抑或模糊的足跡?
—— 題記
本書不僅是對這些文化名人的致敬,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它讓我們看到了那一代老藝術家的精神風貌,感受到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擔當。這些記憶,屬于社會,屬于時代,也屬于歷史!
書摘:
或許是年輕時浪費消磨的時光太多,想要寫的文章太多了,所以對他來說,最寶貴的東西就是時間。為減少應酬,他在門上貼上一則告示:“病魔纏身,仍想工作,談話請短,約稿請莫”。人們習慣了蕭乾在公眾場合西裝革履的模樣,很少有人知道蕭乾在家里的穿著完全是另一種風格,常常是一雙老布鞋踩著后幫趿拉著,衣著更是隨便,喜歡寬松隨意,怎么舒適怎么穿。他解釋說:“作家寫東西,需要讓自己完全松弛下來,只有這樣才能進入狀態,才能出好東西。”蕭乾的生活作息也十分規律,每晚 8 點就上床睡覺,凌晨兩三點鐘起床寫作。當人們從睡夢中醒來,當長安街上車水馬龍的時候,蕭乾的眼前已經放著寫完的厚厚一沓稿紙了。順手的時候,蕭乾一天能寫作一萬多字,被譽為最勤奮、最有活力的老作家。他的老朋友、作家冰心生前這樣說:“你真能寫,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
20 世紀 90 年代,譯林出版社打算在國內翻譯出版世界名著《尤利西斯》,許多翻譯家對這部號稱“天書”的文學作品紛紛望而卻步,但生性喜歡挑戰的文潔若很想承接這份差事,蕭乾在她的勸說下,勉強答應下來。兩個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文潔若負責翻譯初稿,蕭乾負責加工潤色。此后整整四年的時間,兩位白發老人每天凌晨就悄悄起床,分坐在不同的寫作間里,為同一部書稿拼命。他們幾乎婉拒了一切不重要的交往和訪客,專注地忙碌這一件事,累了就站起身活動一下,困乏了就沖一杯咖啡提提神,兩個人甚至約定翻譯時間只討論有關書稿的問題,不交談其他事項。如此緊張繁重的翻譯工作,對兩位老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好在他們都是“工作狂人”,再苦再累也樂在其中。1994 年,三卷本 100多萬字全譯中文本《尤利西斯》順利出版,一時間好評如潮。這一年也恰好是蕭乾和文潔若結婚 40 周年。蕭乾說:“如果有人問我,人到老年,夫妻怎樣才能增進感情,我會毫不猶豫地建議說,共同干一件十分吃力的事。等到干成了,就會情不自禁地感到由衷的欣喜。”
蕭乾在《我這兩輩子》里這樣描寫自己擁擠而雜亂的書房:“這書房就是我的歸宿。我將在此度過余生,跑完人生最后一圈。我希望在這里能多出些活兒。然后,等我把絲吐盡時,就坐在這把椅子或趴在這張書桌上,悄悄地離去。”
——節選自篇目
《蕭乾,奮力跑完生命的最后一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