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父親林明卿排名家里老四,人稱林四爺。
林明卿的父親雖然出生在山區農村,但他不會種田,家里人也比較多,也沒什么資產,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日子很不容易。
后來,林總的姐夫去世,姐姐帶著兩個孩子回娘家,林寶珠帶了些回來,在父親的建議下,買回了兩臺織布機,然后辭掉了外面工作,接著一家人拼命干,最終將生意做大,林家迅速擺脫了貧窮。
做生意的同時,林明卿參加了黃岡地區的革命活動,大革命失敗后,林明卿返回龍山,依舊以開辦布廠為業,之后憑借著自己豐富的閱歷,靈活的管理,迅速發夾致富,成為了林家灣的大戶人家。
有了錢以后,他將子女全部送去讀書,所以林總六兄妹,除了最小的女兒出生不久送給人當童養媳外,其他都讀過書。
林總從懂事后,就幫家里做事,母親經常和村里人夸獎,這孩子懂事,9歲以后林總進入私塾讀書,13歲起就讀于林育南、惲代英等在黃岡八斗灣創辦的浚新學校。15歲轉入武昌共進中學。
在這期間,林總整天埋頭苦讀,這讓父親覺得這個兒子不善于交際,所以他希望兒子能在學業后有成后,當一個教書先生,平淡且幸福度過余生,讓林明卿想不到的是這個不擅長交際兒子,會在他18歲那年提出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這一決定讓林明卿一時間難以接受。
在林總即將南下的時候,林明卿找到兒子:“打仗是要死人的,很兇險,你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林總走的那天,林明卿親自將他送到村口,隨后一直看著林總遠走,一直到天要黑了才回家。
這一走便是10年沒有任何音信,一直到10年以后,林明卿收到了林總來信,信中林總告訴父親,自己人正延安,正在率領部隊抗日,由于十年沒有兒子的信息,這讓林明卿很是興奮,畢竟這可是兒子十年來,首次和家里聯系,這讓林明卿總算放下了心,不在提心吊膽。
由于林總已經打出了成績,林家后輩深受鼓舞,于是紛紛要求到延安,參加紅軍,隨后林家長輩選出了十多人去延安,這當中就包括林總四弟林向榮。
1937年9月,林總率領115師在平型關設伏,成功殲滅日寇坂恒師團1000多人,取得了抗日戰爭以后第一場勝利,平型關大捷后不久,林總父親60歲生日,除了林總以外子女都趕了回來為父親祝壽,在這期間湖北省及黃岡當地的國民黨都前來祝壽,可以說這次大壽十分熱鬧。
然而,局勢發生變化,日寇很快臨近黃岡地區,林明卿考慮到日寇抵達后必然對林家報復,于是他決定全家趁早轉移,隨后他告別了親友,帶著織布廠的設備離開了故鄉,僅留下長子管理種地,經過一番波折后,抵達湖南衡陽,抵達衡陽不久,林明卿克服了各種困難,順利在當地安家。
3年后,日寇對湖南發動進攻,林明卿在沒辦法情況下,只能放棄織布廠,全家人一起逃到廣西桂林,接著又跑到了貴州獨山縣,總共2個月多月時間,期間林總四口失去了生命,林總的母親在逃難過程中,病死在廣西柳州,之后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發現了林明卿,之后通過黨組織將其轉移到重慶接著去了延安。
解放后,羅帥將林明卿待到北京,后來林明卿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一個小院里,由于知道一家人被其害的顛沛流離,林總十分愧疚,只要有空都會去看父親,經常帶東西給他,在林總和中央的妥善照顧下,林明卿的晚年十分幸福。
1962年1月,林明卿在北京病逝,享年85歲,林總得知父親去世后,大哭了一場,十分悲痛。
林明卿去世后在林總安排下唄葬在北京福田公墓,之后由于林總事件影響,林明卿的墓被破壞,90年代后又恢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